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海原:给灌区农业解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1054
颗粒名称:
海原:给灌区农业解渴
分类号:
S274
摘要:
海原县兴隆、高崖、李旺3乡(镇)从 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成扬黄灌区至今,一直是该县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地区。近年来,面对母亲河缺水,依赖黄河水浇灌的扬黄灌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为了积极应对严重缺水和持续干旱给灌区农业生产带来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
灌溉
农田水利
内容
海原县兴隆、高崖、李旺3乡(镇)从 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成扬黄灌区至今,一直是该县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地区。近年来,面对母亲河缺水,依赖黄河水浇灌的扬黄灌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为了积极应对严重缺水和持续干旱给灌区农业生产带来的严峻挑战,海原县采取应急措施,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诸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加大抗旱节水的力度,实施节水灌溉方案,保证农民在缺水的年份不减收。
今年,根据缺水形势和分配的水量,海原县对兴、高、李灌区农作物种植进行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小麦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玉米套种经济作物和沿清水河流域的枸杞种植。今年完成玉米套种豆类、油葵套种豆类、马铃薯套种豆类6万亩,种植枸杞1万亩。兴隆乡李堡村村民张兴耀去年种了4 亩小麦,一年浇水的钱就花了 320元。今年,张兴耀在政府的宣传和引导下开始玉米套种豌豆,按他的算法,这一年不仅仅能节约浇水钱100多元,仅套种豌豆的收入就相当于去年种小麦的收入,更为有利的是,这样的种植模式还有利于农作物的倒茬。在兴、高、李扬黄灌区的很多群众都有和张兴耀同样的经历。
高崖乡草场村压砂地上的各式拱棚, 不仅是当地农民与自然抗争的成果,也是扬黄灌区节水农业的一大变革。高崖乡素有种瓜的传统,但过去种瓜一来是不用温棚,二来需要大量的黄河水进行漫灌,单 •纯计算水资源的作用发挥,也是得不偿失的。但是,高崖的甜瓜凭借良好的地理环境、土壤和气候等条件一直享誉区内外, 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顶梁柱。在扬黄灌区供水减少20%的情况下,瓜产业的发展同样受到了水的制约。海原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紧紧把握中卫环香山地带大力发展硒砂瓜产业的机遇,在高崖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农业生产大变革。高崖节水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一改扬黄灌区高崖乡瓜农传统的灌溉方式,二改不连片、 不集中的零散种植模式,三改硒砂瓜科技含量低的现状,四改特色种植业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差异。按照当地瓜农的说法是:“我们的硒砂瓜不仅种在砂地上, 长在大棚里,就连浇水灌溉都像城里人用自来水一样,只要一拧阀门,这黄河水便直接浇灌到瓜窝子了。”草场村远近闻名的种瓜大户邵兴江一提起这方便又节水的农业灌溉方式,连声称赞党的政策好、 农业科技好。今年,邵兴江又扩建了两座大棚,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瓜苗补水方便,种植时间也比往年提前。这样一来, 他的大棚甜瓜也自然而然地能提早上市卖个好价钱,眼下,看着几座大棚里2000 多公斤成熟的甜瓜,他开始如往年一样忙碌起来了。
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海原县,水资源严重短缺,严重制约着该县经济的发展。如何让有限水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如何让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近年来,海原县委、县政府瞄准发展“节水”的区域优势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