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张宝发:“我不为女儿学费发愁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0983
颗粒名称:
张宝发:“我不为女儿学费发愁了”
分类号:
F323.89
摘要: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城区永康镇永丰村采访,听农民讲他们的“新幸福生活”。永丰村共有1100多人,前几年村民靠发展传统种植业维生,生活贫困。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永丰村村民有的种大棚,有的做生意,家庭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冰箱、彩电、VCD等家用电器在村民家里广泛普及。
关键词:
农村福利
农业扶贫
内容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城区永康镇永丰村采访,听农民讲他们的“新幸福生活”。
永丰村共有1100多人,前几年村民靠发展传统种植业维生,生活贫困。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永丰村村民有的种大棚,有的做生意,家庭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冰箱、彩电、VCD等家用电器在村民家里广泛普及。在永丰村党支部书记的陪同下,记者走进永丰村蔬菜大棚种植户张宝发的家。
“没种大棚时,女儿每次上学,我连学费都凑不够,现在,我不但不为女儿学费发愁了,还买了一辆三轮车卖菜呢。”张宝发乐滋滋地说。张宝发是村里第一个种大棚的人, 靠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他每年种大棚能收入 3万多元。张宝发等人的典型带动,使得设施蔬菜产业迅速在永丰村发展起来,蔬菜大棚从最初的两三栋发展到20多栋。
3年前,张宝发靠种3亩小麦维持生活,除去买化肥和农药的成本,每亩仅能收入200多元,女儿在永康小学上学,加上妻子体弱多病,每学期开学时,他都得四处为孩子借学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镇上的包村干部到他家,为他讲解国家优惠政策、提供致富信息。终于,在包村干部的帮助下, 他贷了1万元款种了1棚西红柿。
刚开始, 由于没经验, 张宝发的1 棚西红柿赔了好几千元,但他没有放弃。通过不断摸索,他的一棚西红柿卖了 3000多元。尝到了甜头的张宝发又扩大了种植规模,现在他种着4栋大棚,忙的时候还雇人干活。“以前光靠种麦子和水稻,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种大棚,收入是种小麦的4倍,国家政策好,女儿上学也免去了学杂费,我还给女儿买了电脑呢。”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春燕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