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读点书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0763
颗粒名称: 大家都来读点书吧
其他题名: 写在“图书宣传周”之际
分类号: G792
摘要: 写下这个题目,我心中陡地升起一种悲哀。我这是在干什么?是在推销伪劣产品?还是在向行人乞求赏赐?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巧言令色的行骗者,我是一名图书管理人员,在“图书宣传周”到来之际,以一个图书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向大家发出一份真诚的呼唤。毋庸讳言,改革数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但在举国上下踌躇满志、高歌奋进的升平景象下,一块久已潜藏在我们体内的“造影”,却在悄悄地扩展蔓延。这片令人担忧的“造影” 就是国民日益衰落的阅读传统。
关键词: 读书 自学

内容

写下这个题目,我心中陡地升起一种悲哀。我这是在干什么?是在推销伪劣产品?还是在向行人乞求赏赐?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巧言令色的行骗者,我是一名图书管理人员,在“图书宣传周”到来之际, 以一个图书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向大家发出一份真诚的呼唤。
  毋庸讳言,改革数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但在举国上下踌躇满志、高歌奋进的升平景象下, 一块久已潜藏在我们体内的“造影”,却在悄悄地扩展蔓延。这片令人担忧的“造影” 就是国民日益衰落的阅读传统。
  ——2005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的一份调查显示:5年来中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阅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国只有51.7%的识字国民在读书,而有阅读习惯的国民仅占5%左右。调查还发现,喜欢阅读小说、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人群不足1000万,更为糟糕的是,很多青少年甚至不知道何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 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及作者能道出一二者也还不到10%。
  ——兰州是中国西部重镇,文化底蕴深厚,2005年《中国青年报》对其9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也令人担忧:这些高校中有17%的学生一年中未购买过一本课外书,8%的学生几乎未走进过图书馆。
  ——上海市是中国现代文明的前沿, 在5年前,学生每人每年借阅图书大约是 10本,而现在还不足一本……“窥豹一斑而知全身”。我们担心:随着阅读传统的衰落,流淌了 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之河,会不会在数十年、上百年之后萎缩断流?我们终极追求的精神家园,会不会被“横流的物欲”碱化为一片片戈壁荒漠……华夏文明古国身染此疴,是否世界其他国家也是如此?非也 !当我们的国人在一天天地远离书籍、漠视阅读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却毫不懈怠,他们高举“全民读书”的大旗,一路鼓歌而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时,曾提出美国教育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是让8岁儿童必须能读书,为此他发起了 “美国读书运动”。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父母们会经常带着孩子走进图书馆,从小培养子女读书的习惯和利用图书馆获得信息、知识的能力。即使是成人,也读书不辍。
  毫无疑问,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知识,读书又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国民有无崇尚读书的传统,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文明程度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前程。列宁说过:“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和民族,情况会更糟。谁见过一个尚为愚蒙状态的国家和民族在当今世界舞台上能够招摇行走?翻阅历史,我们看到,即使是那些以制造“焚书坑儒”、大兴“文字狱” 而闻名于世的独裁者,多也是嗜书成性、好学博识的饱学之士,只不过他们仇视封禁的是那些危害其统治的“异端邪说”,因为他们知道,要实现国统的长治久安,既需要武功,也需要文治。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且不说对国家、 对民族如何之重要,就对个人而言,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专业和实用书籍自然要看, 闲杂书籍也要翻翻,总之“开卷有益”。能得功名自然欢喜,未得功名也可修身养性, 最不济也能教授儿孙、打发寂寞,熨抚狂躁。林语堂先生对此概括的十分精辟,他说: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十多年的启蒙式基础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大量书籍。书籍无贵贱、读书无贫富,书籍是你最平等、最忠实、最无间的朋友。找点空闲,读读书吧 !人终究不能只变成物欲需求而没有精神追求的活物。“鱼离水则鳞枯,人离书则神索。”阅读是健康人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国、为家、为己计, 还是让终生学习、毕生阅读成为我们每一个国民永远的习惯和风尚吧 !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拓兆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