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敢于挑战的内科医师邹德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0477
颗粒名称:
敢于挑战的内科医师邹德奇
分类号:
R192
摘要:
“医学是一门探索性、风险性极高的科学,面对疑难危重病人,一个合格的医生就必须努力去探索、研究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是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名普通医生常说的一句话,他就是—— 邹德奇是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 内科副主任医师。他1994年7月从宁夏医学院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内科和急诊工作。
关键词:
内科医师
医务人员
医学
内容
“医学是一门探索性、风险性极高的科学,面对疑难危重病人,一个合格的医生就必须努力去探索、研究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是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名普通医生常说的一句话,他就是—— 邹德奇是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 内科副主任医师。他1994年7月从宁夏医学院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内科和急诊工作。
学习探索在13年的工作中,邹德奇虽然成功挽救了许多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但为了提高医技,邹德奇又多次参加区内外举办的短期内科、急诊专业培训班,不断更新医学知识。 和几年来,邹德奇在市第二人民医院率先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我市在急救治疗方面多项空白: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方面开展了换血及阿托品“虎头蛇尾”疗法,提高了临床抢救的成功率,效果显著,并率先提出此类中毒患者早期不宜作高压氧治疗的新观点;开展了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栓塞、脑梗塞静脉溶栓技术,特别是急性心肌梗塞之心脏骤停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成功,突破了医学界规定的禁区,为医院以后抢救类似的患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勇于实践“书本上的知识是医学界老前辈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就必须努力去探索、去研究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邹德奇经常对其他医生这么说。
2001年1月31日邹德奇到急诊科上夜班,留观室的一名治疗了9天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已趋于平稳。 当日患者白天头痛,做完“高压氧治疗”后返回病房休息。邹德奇接班后查房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1小时后再去看病人时,患者瞳孔针状大小,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认识到患者系有机磷农药反跳所致,邹德奇立即对患者进行了抢救。开始单次经推剂量为5mg阿托品,7小时后增加单次静推剂量为llOmg,最终成功抢救了患者的生命。 按照医学教学课本上的规定,阿托品单次最大剂量不能超过20mg,邹德奇却用了 llOmg,风险极大。采访时,邹德奇告诉记者:“如果按照书本上,这位病人生命就可能得不到保障。”挑战自我2006年9月23日凌晨,邹德奇到医院抢救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时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已3小时多,经人工心肺复苏,虽然恢复了自主心律,但是患者身体情况极差。凭着多年临床经验,他认识到如果患者不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所有的治疗都是徒劳的,患者必死无疑。但溶栓风险极大,医学课本明文规定如果患者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时间超过10分钟,就不能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而患者心肌梗死时间已超过3小时。如果进行溶栓治疗,患者重要脏器如脑、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极大,且已从患者气管里吸出了 60多毫升鲜血,同样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和自己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 邹德奇毅然决定对病人进行溶栓治疗,每耽搁一分钟,患者存活可能就降低一份,他愿意承担一切后果及责任。最后在他和其他医生努力下,抢救患者终于成功了。
邹德奇的工作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从业 13年来,他受到医院和患者的好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邹德奇认为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对病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二是要具有精湛的医技;三是要具有承担风险的魄力。邹德奇的事迹还有很多,这些都在为他成为优秀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智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