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村石喇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0414
颗粒名称: 名村石喇叭
分类号: F307.1
摘要: 在中宁县大战场乡,石喇叭村是一个名村。这个只有2000亩耕地、210户人口的石喇叭村以何岀名?因为有了枸杞产业 !枸杞种植在中宁县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石喇叭村发展枸杞种植,在中宁县既不独树一帜,也没有久远的种植历史,但它却是枸杞产业受益最大的村子之一。石喇叭村是一个移民吊庄村,成立于 1991年。
关键词: 种植业 枸杞种植

内容

在中宁县大战场乡,石喇叭村是一个名村。
  这个只有2000亩耕地、210户人口的石喇叭村以何岀名?因为有了枸杞产业 !枸杞种植在中宁县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石喇叭村发展枸杞种植,在中宁县既不独树一帜,也没有久远的种植历史,但它却是枸杞产业受益最大的村子之一。
  石喇叭村是一个移民吊庄村,成立于 1991年。到此定居的人,来自4个省十几个市县以及周边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加之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1992年,这里的居民就开始尝试着种植耐旱的枸杞。而高于小麦、玉米等30-40倍的价格也是石喇叭村村民热衷于种植枸杞的另一个原因。就这样,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石喇叭村枸杞种植由最初的几十亩增至千余亩,人均收入也随之翻了几十倍。
  2000年,石喇叭村枸杞面积达到了千亩之后,随着新开垦土地面积的不断扩增, 该村枸杞种植面积也持续增加。今年,该村又新植枸杞140亩,至此,石喇叭村的 2000亩耕地,有1650亩种上了枸杞,户均达到了 7亩多。
  据该村村委会主任李廷学说,从2003 年开始,他们村再没有种过1亩小麦,而枸杞却连成了片,面积超过了千亩,这样,更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2004年,该村枸杞全部实现了统防统治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走向了绿色无公害生产,枸杞品质是“更上一层楼” 。
  今年4月下旬,石喇叭村又掀起购微耕机热。对此,李廷学认为,他们村的购微耕机热不是村民盲目的跟风行为, 而是村民根据自身实情精打细算的结果。李廷学说,每年四五月是他们村最忙的时候,因为这个时期要给枸杞地松土, 而松土费人、耗时又花钱。如果花钱雇人松土,1亩枸杞最少需要40多元钱,而且一个人一天最多也就能松1亩地。4月中旬,当有人来推销专门用于松枸杞地的微耕机时,村民毫不犹豫地买了 70多台。尽管一台机器5300元,但这种机器一天能松15亩地,均匀且深,每亩地只从零散的种植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种植,石喇叭村村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如今,石喇叭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 4000元以上,是全区响当当的富裕村、小康村、人均高收入村之一。另外,该村每年仅枸杞地松土、采摘等向周边来此打工的农民付劳工费就达400多万元。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进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