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干渠话今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0411
颗粒名称: 三条干渠话今昔
分类号: F303.1
摘要: 仔细算来,中宁县大战场乡的3-条干渠也有20多年的“工龄” 了,作为该乡快速发展的“见证者”,这3条干渠的故事即便是讲上3天3夜恐怕也讲不完, 但结合自身工作,它们选择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作一场关于“大战场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报告会。大战场乡是移民吊庄乡。从1983年开始开发建设,至今已有24年的时间了。
关键词: 农村水利 农村建设

内容

仔细算来,中宁县大战场乡的3-条干渠也有20多年的“工龄” 了,作为该乡快速发展的“见证者”,这3条干渠的故事即便是讲上3天3夜恐怕也讲不完, 但结合自身工作,它们选择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作一场关于“大战场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报告会。
  大战场乡是移民吊庄乡。从1983年开始开发建设,至今已有24年的时间了。在这24年中,大战场乡由最初“风吹沙子跑、地上不长草、天上不飞鸟”的荒凉到如今“林成网、田成方、渠通畅”的秀美,可以说,变化翻天覆地。
  二干渠记得很清楚,它们兄弟仨就是在1985年后陆续被建成的,而现在的大战场乡是由过去的3个乡合并而成。2000年,大战场乡划归中宁县,此时的二干渠和它的两个兄弟以及依附在它们身上的支渠,由于年久失修、雨蚀风化等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带病” 上岗。此外,随着迁移到大战场乡人口的日益增多,开发的土地面积日益俱增,最初修建的渠道已不能满足需要, 有的农民为了能给田里灌上水,甚至开挖土渠放水,这样既浪费水,也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除了农田“吃水”紧张外,人畜饮水也是个大问题。长期以来,大战场乡绝大多数农民吃水都是将渠里的黄河水储存在水窖里,等澄清以后再饮用。有一段时间,黄河水受到污染,很多农民不得不到中宁城区等地以每立方米3 元钱拉水饮用。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几乎妇孺皆知,但在大战场乡,这句话得改成“要致富先修渠” 。
  为了解决大战场乡农民生活、生产用水问题,中宁县扶贫办在2000年专门组织人员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大战场乡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普查。事后编制了《大战场乡2001至2010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随后,该办向自治区扶贫办申请项目资金。从2001年10月开始,投资860.2万元的大战场、马家梁、长山头3个乡(当时3个乡还没有合并)人畜饮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03年,工程陆续完工。它的建成不仅解决了 4.2万人、3860头奶牛的饮水问题,同时还改善了 3个乡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为大战场乡的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战场乡地处中宁县南部,是干旱农牧区。这里年降水量不足280毫米, 蒸发量却高达2025毫米。正因为如此,通畅的渠道网络就成为这里的生命线。为了让这里的农田都能“喝”上黄河水,中宁县扶贫办每年通过不同渠道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渠道网络建设。7年来,中宁县在大战场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投资达1169万元。 随着渠道网络的逐步完善健全,大战场乡农民的水费从过去的每亩130多元降到现在的90元。
  渠新了、渠多了、渠畅了、水来了、人富了,或许,这是大战场乡3条干渠要表达的一层意思。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进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