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春风化雨润无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0366
颗粒名称:
春风化雨润无声
其他题名:
城区滨河镇城北村“低保”工作略记
分类号:
C913
摘要:
低保作为专门针对困难群体的一项社会福利,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线”,满含着各级政府对社会困难群体的温情关怀。近日,记者到城区滨河镇城北村采访时发现,农村低保不仅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还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农村低保
内容
低保作为专门针对困难群体的一项社会福利,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线”,满含着各级政府对社会困难群体的温情关怀。近日,记者到城区滨河镇城北村采访时发现,农村低保不仅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还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雪中送炭暖人心钱素珍,城北村4组人,50多岁,有一个三世同堂的幸福家庭。 2006年3月,一场意外事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她的儿子外出打工,因意外事故致残,生活不能自理,儿媳妇也因此离家出走。老伴60多岁,行动不便,儿子瘫痪,孙子还小,一时间,钱素珍陷入了困境,她不知道该如何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怎么办?就在钱素珍愁眉不展时,村干部得知此事后积极行动。在他们的帮助下, 钱素珍的老伴和儿子分别享受到每月50元及100元的低保。 每月150元,对一般农村家庭也许作用不是很大,但对钱素珍来说意义深远。 低保犹如雪中送炭,不但及时缓解了钱素珍的家庭困难,而且还鼓起了她继续生活的信心。用钱素珍的话说,是党和政府的深情关怀让他们一家再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城北村有584户2063人,耕地面积1643亩,人均耕地只有0.7亩,其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困难群众的就有229户321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公平公正聚人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最早在城北村实施时,曾发生过一些不公正的现象:有些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没有享受上,而一些不符合低保条件的群众却享受了低保;在同一条件下,享受低保的群众领取的低保金额不尽相同…… 针对这些现象,群众意见很大,说法也很多。他们除了埋怨村干部外,相互之间也产生一些猜疑和隔阂。 “低保金不是‘唐僧肉',不应该什么人都想着吃一口。让该享受低保的人吃不上低保,不该享受的人却拿着低保,是在困难群众的饭碗里抢饭吃,是腐蚀我们救助机制的一颗毒瘤,既影响政府的形象,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城北村村支部书记丁治平说。2006年,村支部一班人对全村享受低保群众的家庭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按规定取消了 10个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名额,降低了 3人的低保金标准,并对全村的低保工作进行了规范,严把审核关, 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 城北村的这一做法,既化解了群众之间的互相猜疑,又消除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不信任,邻里关系融洽了,人心也凝聚了。村民莫越举说,农村低保是党和国家针对困难群众发放的,只要符合条件,人人有份。村上一改过去低保发放不公的现象,使困难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作为旁观者,我们心里也感到舒服。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柳应川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