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有感于书香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0147
颗粒名称:
有感于书香日
分类号:
I267.1
摘要:
4月23日是“世界书香日”,这是全球爱书人的节日。这一天,同时又是大文豪莎士比亚的生日和塞万提斯的忌日。在不少西方国家里,每年的这个日子,人们总是相互赠送书籍与鲜花,借此传统庆祝活动表达对彼此的关心与爱。因此,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此日确定为“世界书香日”。
关键词:
世界书香日
杂文
内容
4月23日是“世界书香日”,这是全球爱书人的节日。这一天,同时又是大文豪莎士比亚的生日和塞万提斯的忌日。在不少西方国家里,每年的这个日子,人们总是相互赠送书籍与鲜花,借此传统庆祝活动表达对彼此的关心与爱。因此,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此日确定为“世界书香日”。 书籍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提倡读书的格言箴语可谓汗牛充栋,“腹有诗书气自华”、“热爱读书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只有书籍才能解救人类,才能使我们成为坚强、真诚、有理性的人。”…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喜爱阅读的民族,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带有功利色彩, 但客观上起到了倡导、劝勉人们读书的作用。正是读书,使人们获得了生存的技能,也充实了人们的心灵。 但遗憾的是,当下读书的风气正在逐步淡化。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国民有读书习惯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上海是全国读书指数较高的城市,人均年读书量只有6册至10册,而以色列犹太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64本,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读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能丰富知识、 陶冶性情,更在于能够使一个民族崇尚文化, 开启民智。可以说读书不仅关联着个体的命运,更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和希望。所以,前苏联作家布罗茨基曾经说过这样精辟的话: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正因为此,面对读书风气的弱化,有识之士忧心忡忡,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忧虑。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曾经振聋发聩地指出:“一个不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是病态的社会;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贫乏的民族,一个创造力贫乏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在今年的“两会”上他再次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其实,“国家阅读节”也好,“世界书香日” 也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人们拉回到书桌边,尽情享受书香的温馨,于国有益,于己有利,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正如一位作家写的那样,尽管这世界有许多诱人的芳香, 但如果缺少了书香,人们的精神家园将是非常黯淡的。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海波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