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美好的时节,我们高兴地迎来了中卫建市3周年。值此欢庆的时刻,我谨代表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广大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中卫发展的各级领导、向为中卫建设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3年前的今天,中卫市正式挂牌成立。3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亲切关怀下,市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市104万回汉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发扬“三苦”精神和“两情”作风,在1.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开创了拓荒建市的伟大征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今日中卫,创业激情不断迸发。以推动干部群众思想解放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在全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形成了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激情创业、热情干事的“两情”作风及正气、 志气、才气、硬气的“四气”作风,使之成为全市人民开拓创新、迎难而上的强大精神动力。 同时,通过对外开放、资本运作,广大干群重商亲商意识和闯荡市场、投身创业的欲望明显增强,全市上下形成了人心思富思逬、思干思快、凝心聚力,大干快上的良好局面。
今日中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着力打造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经济发展模式。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01亿元,年均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比重由2003年的227:35.0:42.2调整为2006年的20.3:36.9:428。地方财政总收入4.8亿元,年均增长25.3%;其中,市本级财政总收入3.3亿元,年均增长3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年累计完成173.43亿元,年均递增15.3%o今日中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按照“只有大规模、大循环,才能赚大钱,大发展”的工业发展理念,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造纸、电石、PVC、 钢铁“四个百万吨工程”,全力打造美利、宁新区级工业园区和工业基地,以工业园区为中心,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三大工业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初步形成了造纸、酿酒、冶金化工、 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为主体的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共有402个项目落户中卫,实际到位资金49.86亿元。特别是实行强强联合,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合作,成功重组美利纸业集团公司,使其跨入国家大型企业500强行列;依托陶土资源优势,加快西部陶瓷基地建设,引进科豪、新亚、美康等陶瓷企业7条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达到15条陶瓷生产线,年产7500万平方米,产值15亿元,我市将成为西部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6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67.5亿元,年均增长20.5%;增加值20.2亿元,年均增长16.9%。..今日中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牢固树立“突出亮点、整体推逬、营造氛围、塑造灵魂”的理念,依托黄河大做水域文章,彰显特色, 打造精品,促进大循环,实现大发展,加快建设“河湖泉一水贯通,水绿文一体和谐”的“塞上水城”。全市新建、续建城市项目402个,完成投资43.8亿元。其中,市区新建、续建254个,完成投资31.2亿元,市区人口达到16.5万人,城市化率达到46%。修编了中卫城市总体规划,市区面积从12平方公里拓展到了52平方公里。大柳树工程进入攻坚阶段,有望年内立项建设。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完成了中央大道、彩虹大道、平安大道、迎宾大道等10条城市道路建设,总长度超过70公里;实施了新区供排水、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拉开了新区框架,形成了新老城区两位一体、功能分区的城区格局。 建成了文化广场、五环广场、黄河湿地公园、 香山湖、新区行政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新建了中卫新花园、宾河城市花园等功能完善、 设施配套、档次较高的商住小区,绿化面积由设市前的59万平方米增加到426万平方米,人均达到24.5平方米,城市品位得到提升,被评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市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今日中卫,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纲,以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劳务输出、乡村环境建设为目,通过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枸杞、设施蔬菜、硒砂瓜、草畜、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市共新增枸杞9.4万亩,累计达到18.9万亩;新增设施蔬菜5.5万亩, 累计达到8.1万亩;新增硒砂瓜63万亩,累计达到72.8万亩;新增林果9.1万亩,累计达到22.3万亩;马铃薯发展到63万亩, “中宁枸杞”、“沙坡头蔬菜”、“香山硒砂瓜”品牌享誉区内外,从事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人口已超过全市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已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支柱产业。坚持早规划、早起步、早建设,全面整治村庄环境,共投资3500多万元,硬化乡村主干道路近500公里,规划建设农房改造示范点30多个,使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使城市和农村和谐发展。 今日中卫,旅游三产持续繁荣。按照“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优势品牌,加快对外开放, 构建旅游名市”的旅游发展思路,全面挖掘、 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沙坡头顺利通过国家5A级景区验收,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旅游知名度不断扩大,来卫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多措并举,沙坡头机场于去年11月奠基,将于年内建成使用,这将打通中卫与外界的空中走廊,形成空中经济的大动脉,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中卫聚集,实现中卫与外界的便捷对接。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实现增加值32.1亿元,年均增长10.9%,现代商贸、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社区服务等跃上新台阶。 今日中卫,山川共济和谐发展。坚持以川济山、山川共济,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狠抓山区教育、医疗卫生、扶贫开发、劳务输出、特色产业等重点工作,累计脱贫人口达到6.44万人,实现了山川协调发展的目标。山区硒砂瓜、马铃薯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中部干旱带的群众找到了一条生存之路、发展之路、致富之路。共争取各类扶贫项目资金近4亿元, 为贫困村捐款捐物折合资金3000多万元, 有力改善了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先后组织输出务工人员34.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9亿元。劳务输出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 今日中卫,人民生活显著提高。2006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62亿元,年均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11元,年均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2762元,年均增长8.6%;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4.73平方米和21.1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64亿元,年均增长12.4%。
今日中卫,杜会各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各级文明单位不断涌现。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中卫市城区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评审,成为宁夏第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形成了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全民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国防建设不断加强,民兵预备役和驻卫部队建设得到提升,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和拥军优属工作成效明显,“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
“共同建设中卫、共同爱护中卫、共同享受中卫”的家园意识深入人心,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奋斗伴随艰辛,成就来之不易。可以说,过去的三年是我们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的三年;是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三年;是我们打牢基础、扎实起步的三年;是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挑战的三年;是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三年。三年奋斗的发展历程,令人难忘;三年创造的物质财富, 为我市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年积累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经验,为我们建设新中卫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志们、朋友们,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面对新形势、 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宁夏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城市, 打造实力中卫、魅力中卫、和谐中卫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扬“三苦”精神和“两情”作风,深入实施六大战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美城市、做活旅游,着力加快山川共济进程,着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着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建设具有实力、 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新中卫。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蓝图,长远的目标,更要有拼搏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得力的举措,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我们要以工业强市为主线,更有效地整合区域资源和产业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化道路,力争把中卫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我们要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举全市之力建设沙坡头机场, 力促大柳树工程立项建设,改造提升老城区,开发建设新城区,构建现代化大城市, 凸现中卫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力争把中卫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城市。 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力争把中卫建设成为“世界枸杞之都”、国家级无公害设施蔬菜示范基地、“中国硒砂瓜第一市”、西部最大的商品鸡生产养殖基地和宁夏重要的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 我们要以旅游业为龙头,全力实施旅游活市战略,紧抓沙坡头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验收的大好机遇,依托沙坡头机场建设,发展大旅游,构建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力争把中卫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我们要以统筹区域发展为目的,用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开放的观念指导工作,通过市场机制、利益机制和协调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以川济山,山川共济,力争实现区域整体发展。我们要以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为载体,坚持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构建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要求,更加广泛深入地加强与群众的交流与联系,深化与人民群众的情感,增强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把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问题统一起来,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我们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健全和改进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执政本领,不断巩固执政基础,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同志们、朋友们,辉煌的业绩已载入史册,新的创造寄望于明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建市三周年为新起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万众一心;奋发突强,不断开创新业绩,夺取新胜利,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