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家一级演员,大校警衔。 他如一颗星星镶嵌在黄土地的上空,被誉为西部笑星,惬意地接受着黄土地的风雨洗礼,吸收着黄土地的日月精华,在黄土地母亲的滋润中茁壮成长。 他不是伟人,却从事着伟大的事业。他既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艺术家, 又是中国文联评出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还是百姓眼中的民遥大王、快板专家,集曲艺相声小品于一身的著名表演家。 这是等的荣耀与尊贵,这是何等的壮观和辉煌。他用智慧、魄力和奋斗演绎着传奇人生,他用真情和博大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百姓的爱戴。 他是明星,也是凡人。他离我们很远, 却经常和我们在一起。 去年八月的一天,朋友坐从银川飞往北京的航班,有幸和张保和先生坐在一起,俩人握手问好,笑谈中卫。朋友没想到,鼎鼎大名的张先生竟是这样谦和,平易近人。张保和与朋友聊了很多,聊得最多的是中卫, 还有他的母亲。他是悄悄回老家看望母亲的,他说他经常忙于政务和演艺事业,不像别的儿子可以守在母亲的身边尽孝道,为此他常常感到难过和愧疚。谈到自己调到北京后的种种感想,他说他是从大西北走出来的演员,心中总是想着要给家乡人民干点事。中卫市成立时,他回到家乡,把他的快板艺术带到了中卫。 张保和在宁夏中卫长大,下过乡当过工人后来从军,现居住北京。他说过,他是黄土地的儿子,他的生命与黄土紧密相连。正如他的段子“秦岭秀,天山高,巍巍昆仑入云霄,祁连雪花默默飘,你可知烈士忠骨何处抛;六盘山,天高云淡朝霞染,延河山,哺育革命渡风险。天安门,五星红旗迎风展, 你可知那窑洞的油灯一盏盏,共和国的礼花一起闪,也许你从前没在意,这就是生我养我的黄土地。”从这个快板段子里,不难看出他的黄土地情结。他就是我们眼中的张保和,纯朴,厚道。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与人相处的方式,都是在平常的状态里运行着。老子说:“上善若水”,张保和就是那么平凡,普通,全身心融入了黄土地。他的艺术境界虽不断向上精益求精,但他的艺术源泉却永远向下,向人民群众流动着,滋养着生灵,并在长年累月中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因为黄土地的厚重和宽阔,张保和才在历经磨难后结出了从容的丰硕成果。 中卫第三小学是张保和的母校。那时候学校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他是活跃分子。有时候说快板,有时候说相声,有时候演小品。由于他顽皮和淘气,扮演的人物常常是反面人物。为此她的妈妈妈觉得很没面子,多次找到校领导,强烈地要求不能让儿子演坏人,要让儿子演雷锋。他开玩笑说,母亲就是母亲,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却不看看自己的儿子长得像不像雷锋。他说他对中卫的感情最深,因为他的家在中卫,母亲在中卫,只是他对中卫这座城市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它的变化太大,发展太快,简直是日新月异。但他的中卫话还是很地道,不仅在快板里面把中卫话说得很生动有趣,而且把中卫方言变成了一种非常诙谐、非常幽默的语言。张保和喜欢谈自己小时候的事,谈自己家院子里的那棵苹果树,说那棵树是自然生长,不上肥料,所以果子特别香甜。每年妈妈都给他留着,他却因为工作繁忙几乎吃不到。他说这也是他生活中比较遗憾的一件事。 后来张保和又到乡下插队,学到了很多西北地区的方言民谣,再到工厂做工,和工人同睡同吃,生活中的很多笑话和佐料都成了他创作的原始资料。尤其是1970年参军入伍后,他在部队当过饲养员、炊事员、给养员、放映员、 卫生员、检验员、护士、干事、业余演出队队长等,帮助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经验。 调入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后,他先后赴西沙群岛慰问驻岛部队,赴安康灾区慰问灾区群众,赴酒泉卫基地慰问演出,赴老山前线慰问演岀多次。就因为如此,整个西北流传着一个经典笑话,说曾经有一个北京记者到甘肃的一所小学校搞社会调查,问采访的孩子,甘肃都有哪些特产。孩子们抢着回答:有莫高窟, 有牛肉拉面,有白兰瓜,还有张保和。结果张保和在北京就变成了西北特产。此后不长时间,又发生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患了白血病住在医院的小女孩,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见张保和叔叔一面。张保和听说了此事,刚下部队演出回来, 顾不上回家,就赶到医院为女孩说了一段又一段的相声快板,鼓励女孩战胜病魔,走向新生。他用快板和相声的形式,温情地安慰了小女孩后,又送她了一盘签名磁带,并把身上带的钱全部留给了小女孩的家人。小女孩的病友全都眼含热泪,与他握手拥抱。这就是张保和的个人魅力,他如此深情地深入百姓的心灵,如此敬业地把快板艺术带到群众中去。他就是一颗闪烁的星,是老百姓眼中的星,是老百姓心中的星。 张保和是1981年到了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1982年开始琢磨说陕西快板。他当时感觉是,兰州部队陕西兵特别多,用普通话说快板表现力不够。同样一件事情,用方言来表演,就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而用普通话表演,与观众的距离就远了。尤其在西北,用观众熟悉的方言表演,有其他方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兰州呆的时间长了,他就琢磨,如果用兰州方言来说兰州发生的事情, 来歌颂兰州的变化,肯定错不了。他说的第一个兰州快板就是《夸兰州》,他用兰州话夸兰州,兰州人能不高兴吗?兰州话是不太好学, 但他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它,掌握它的特点。 他知道,一个好的作品,它有生命力也就是它在自己身上扎下根,它才能在别人的身上扎下根。张保和的好多作品都是来自于生活,他说他所写的每一个人,都令他太感动了。 这几年小品市场东北人占主流,张保和是西北的,但同样具备了走向全国的实力。只是,西北笑星往往单兵独斗,没有携起手来,攥成一个拳头。《武林外传》佟掌柜宣传了把陕西话, 郭达、李琦或是因为功底或是因为形象,扬不起波浪。京城里的西北人不少了,朱军、 李修平、水均益、哈红等,据说央视二频道宁夏人聚了堆。人气聚住了才气还没聚住呢。缺个焦点。张保和的说话相声能不能独领风骚呢?这是人们希望的,也是张保和努力的方向。听张保和讲话,觉得他很聪明, 用小品形式表现正经内容,不媚俗。他于1987年到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在全军第五届文艺会演中荣获表演奖。第二年参加宁夏回族自治三十大庆文艺晚会《绿色的黄土地》,第三年首次举办《张保和快板艺术专场晚会》,第四年出版第一辑《张保和快板》专辑磁带,第五年再次举办《张保和快板艺术专场晚会》,同年五月参加第一届中国曲艺节。1992年出版第二辑《张保和快板》专辑磁带,并在全军文艺会演中荣获表演一等奖。
1997年中央电视台《综艺走廊》栏目为其拍摄专题片《走近张保和》, 次年参加中国第三届曲艺节,参加宁夏自治区四十年大庆文艺晚会。他举办的《祝福大西北》舞台艺术专场晚会,在参加“第六节艺术节”和“北京国际曲艺”的时候,被评为牡丹表演奖和牡丹文学奖。1999年四月调入中国武警文工团任副团长时,参加了全军第七届文艺会演,并荣获表演一等奖。随后并把新民谣拍成MTV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张保和多次在全国、全军曲艺比赛中获奖,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文艺晩会,长期深入大漠戈壁的军营哨所为战士服务,并经常为社会广大观众义务演出。他的足迹遍布大西北的山山水水, 他的快板艺术已成为曲艺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艺术家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祝福大西北》——张保和舞台艺术专场晚会,是配合宣传党中央关于西部开发战略决策的一台主题性晚会,晚会分为赞美大西北、感谢大西北、祝福大西北三个部分,节目由陕西快板、兰州快板、快板与舞蹈、快板音乐剧、快板情景诗、配乐诗朗诵等多种形式组成,整台晚会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众们盛赞晚会率先吹响了西部开发的号角,是献给西北人民的真挚祝福!当新的生活波涛汹涌,家乡的黄土地也开始色彩斑斓,生存的密码已在这片广袤的天地间时隐时现。沧海桑田,这颗有着“西北笑星”雅称的明珠初见端倪,便以强劲的势头昭示着其必将在历史的舞台上闪烁夺目的光彩。我们再听听他流传广泛的快板《情系宁夏川》:“我的家就在宁夏川,对宁夏的感情不一般,宁夏的水宁夏的山欢迎大家来参观……”他用大量的精力,全面深入地在家乡的情感世界里游弋。在生命的整个进程中,他始终以昂扬的姿态和矫健的步伐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一干多次演出,六十多万张快板专辑的发行,至今无人可比, 无人企及。艺术的长河烟波浩淼,这份博大与沧桑正是他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