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推进草畜大县向畜牧强县转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9797
颗粒名称: 海原推进草畜大县向畜牧强县转变
其他题名: 今年乃至今后几年,海原将利用扬黄灌区饲草和水资源优势,推进草畜产业由旱作区向灌区转移,实现草畜主导产业规模和效益的重点突破
分类号: F307.3
摘要: 到2006年末,海原县牛存栏5.2万头、羊41万只、鸡5.2万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亿元,人均牧业收入160元。一个以草畜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畜牧大县,由于近年来严重干旱的影响,牧业收入只占到了农民收入的十分之一。市委常委、海原县委书记张存平说: “今年乃至今后几年,为提升草畜产业主导地位,海原县将利用扬黄灌区饲草和水资源的优势,推进草畜产业由旱作区向灌区转移,实现草畜主导产业规模和效益的重点突破,完成草畜大县向畜牧强县的历史性转变 ”
关键词: 农业养殖 产业规模

内容

本报讯(记者张晓勇)到2006年末,海原县牛存栏5.2万头、羊41万只、鸡5.2万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亿元,人均牧业收入160元。一个以草畜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畜牧大县,由于近年来严重干旱的影响,牧业收入只占到了农民收入的十分之一。市委常委、海原县委书记张存平说: “今年乃至今后几年,为提升草畜产业主导地位,海原县将利用扬黄灌区饲草和水资源的优势,推进草畜产业由旱作区向灌区转移,实现草畜主导产业规模和效益的重点突破,完成草畜大县向畜牧强县的历史性转变 ” 近年来,由于干旱少雨,海原县百万亩紫花苜蓿不能正常返青,草产量急剧下降, 畜牧业严重受挫,旱作区的农民靠买草、买水维持着养殖业。“每公斤麦草0.7元,一立方米水30元左右。”九彩乡九彩村黑文义告诉记者,养的5头牛全靠买草、买水过日子。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低下,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今年,海原县将草畜产业提质增效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按照“山区繁育、灌区育肥”的发展模式,推进草畜产业由旱作区向灌区转移。同时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计划在兴(隆)、高(崖)、李(旺)扬黄灌区种植饲用玉米1万亩,为发展养殖业提供充足的饲草料资源。通过项目资金捆绑、农户自筹等融资方式,引导资金向有资源优势的兴、高、李扬黄灌区倾斜扶持,年内计划新增良种牛1.5万头;利用灌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和水资源的优势,在李旺镇杨堡村建设肉牛高效养殖示范区1个,在李旺镇杨山村、高崖乡红岸村、兴隆乡王大套村等建设肉牛专业村12个,新增养牛户3400余户;结合新农村建设,规范改造养牛棚圈3400座,配套建设“三贮一化”池3400座,利用农机补贴配备饲草料加工设备1000台(套),示范推广饲草料合理搭配、科学喂养与优质牧草调制等技术; 通过成立协会、合作社等方式向种养殖户提供饲料、配种、销售等服务,建立肉牛产业带,兼顾培育规模育肥、贩运户、中介组织, 走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实现畜牧业产值2.65亿元,人均牧业收入达到340元。到2010年, 在兴、高、李扬黄灌区及库井灌区饲养牛14万头以上,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81亿元、人均纯收入700元以上。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