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麦地岩画可能改变中国文字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9460
颗粒名称:
大麦地岩画可能改变中国文字史?
分类号:
H121
摘要:
1986年,中卫的文物工作者在卫宁北山首次发现了大麦地一带遗存有极为丰富的岩画。 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没有世界级“岩画主要地区”的空白。同时,部分文物工作研究者还认为,大麦地岩画有可能改变中国文字史。
关键词:
文字史
汉字
内容
1986年,中卫的文物工作者在卫宁北山首次发现了大麦地一带遗存有极为丰富的岩画。 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没有世界级“岩画主要地区”的空白。同时,部分文物工作研究者还认为,大麦地岩画有可能改变中国文字史。 大麦地位于卫宁北山人迹罕至的地方,有许多平整的石面,分布着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魅力独具的大麦地岩面,多以狩猎、放牧、战争、祭祀、 舞蹈等为题材的创作。经初步研究整理,大麦地岩画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遗存的史前岩画登记在册的已有2137幅,含个体图像8532个, 每平方公里图像达568个之多。 在大麦地的山梁和崖壁上,几乎所有可以作画的石面都被充分利用,其中一块长10米、宽1.2米的石面上,竟被刻上100多只动物和符号。而那些似文似图的符号,可能具有象形和表意的功能,颇有文字雏形的味道。 经岩画专家考证研究认为,卫宁北山地区大麦地岩画是中国的“岩画主要地区”,其早期岩画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 2万年至3万年左右。据报道,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祥石与同事经多年研究发现,岩画符号大体成方圆形,与世界上其他文字不存在继承关系。岩画与文字具有某些密切关系,像中国的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和岩画的表情始的文字符号。有一些图画和符号文字混合表意更丰富。早期抽象的符号与绘画更难赏识。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也首次向外透露,中卫岩画比甲骨文还要早几千年,根据中国象形文字的形态,可推测岩画的图画符号是原始文字。据李祥石介绍,目前发现的1500个图画文字,都属只读文字。对此,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字专家刘景云也考证审定,并认为大麦地岩画中文字的发现,有可能改写中国的文字史。 大麦地岩画能否改变中国文字史,相信不远的将来,历史将能告诉我们!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智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