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新景新貌新农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9453
颗粒名称:
新景新貌新农村
其他题名:
中卫乡村见闻录
分类号:
F303.3
摘要:
过去,农民难处多的是:“行路踩泥巴,吃水靠手压, 灌溉靠自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娱乐靠搓麻……”农民的企盼也实在:“水泥路通到村里头,汽车开到家门口,家家吃上自来水,户户比着盖新房……”。
关键词:
新农村
农业发展
内容
过去,农民难处多的是:“行路踩泥巴,吃水靠手压, 灌溉靠自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娱乐靠搓麻……”农民的企盼也实在:“水泥路通到村里头,汽车开到家门口,家家吃上自来水,户户比着盖新房……”随着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措施的深入实施,我市广袤的农村大地,正发生着新的变化。
富民产业显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经济是基础,富裕农民是关键。 春风拂面,柳绿桃红的4月,记者来到了城区柔远镇范庙村。村口,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两旁,竖立着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大棚边人头攒动,村民正忙着出售蔬菜。村民莫红秀说:“种大棚蔬菜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我种的5栋大棚蔬菜年收入达6万多元,现在的日子过得真是有滋有味啊。” 范庙村只是我市建设新农村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市把设施蔬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点来抓。经过一年的努力,到2006年年底,我市设施蔬菜种植总面积达8.1万亩,总产量达到38.3万吨,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实现收入3.81亿元。
村容村貌换新颜 “村道,宽阔平坦;民宅,秩序井然;泉水,流进家门; 果实,满山遍野……” 一首《新农村建设惠万家》的歌曲,唱出了中卫农村正在发生的真实变化,展示了一幅美好生活图景。 近曰,记者先后来到城区滨河镇新墩村、迎水桥镇夹道村、文昌镇黄湾村,所到之处,无不亲身感受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不少乡村从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上着手,不断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4月6日清晨,城区宣和镇何营村的巷道里传来一片清扫路面的声音。记者寻声而去,在巷道里看到正在清扫门前路面的田玉霞。她告诉记者,何营村村民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并自发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各家自扫门庭,众人维护村容。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外在体现。今年,我市围绕影响城乡面貌的“脏、乱、差、暗”等问题,启动了乡村环境整治工作,通过整治将使我市村庄面貌、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
文明乡风拂新村4月8日,阳光和煦,春光明媚。走在城区东园镇瑞应村的大道上,记者被眼前一幕幕农家新景、一条条笔直宽阔的水泥路、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所陶醉。大棚旁,几个村民聚在一起拉家常,不时发出开心的欢笑。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笑得合不拢嘴:“往日村民生活单调,农闲时节,除了喝酒、赌博外别无他事。现在民风变好了,民心变顺了,村里喝酒、赌博的少了,学科学、 学文化的多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究其原因,村民纷纷表示:村风的转变是文化下乡所起的作用。在文化下乡活动的带动下,文明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被村民所接受。 据了解,去年,我市共组织文化下乡活动13场,观众达3万余人。文化下乡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村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