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劳务大军旱年出山淘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9449
颗粒名称: 海原劳务大军旱年出山淘金
其他题名: 两年创劳务收入6亿多元
分类号: F323.6
摘要: 3月29日, 海原县又集中向外输送劳务人员3683人。截至目前,海原县今年已经有近4万农民踏上外出淘金之旅。据统计,2005年以来,该县每年有10万劳务大军出山淘金,连续两年分别创劳务收入3亿元以上。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民工

内容

本报讯(记者张晓勇)3月29日, 海原县又集中向外输送劳务人员3683人。截至目前,海原县今年已经有近4万农民踏上外出淘金之旅。据统计,2005年以来,该县每年有10万劳务大军出山淘金,连续两年分别创劳务收入3亿元以上。 海原县地处干旱带,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年平均降水量280毫米至350毫米,年均蒸发量却达2200毫米至2400毫米。连年的大旱,使该县种植业遭受严重损失,夏粮几乎绝产。 海原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变干旱不利因素为发展劳务产业的有利时机,不断培育壮大劳务产业。2005年全县输出劳务人员10.1万人,劳务创收3.1亿元。2006年输出劳务人员10.3万人,创收3.6亿元。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如今,劳务产业已成为海原县抗旱避灾、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最现实、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 今年,海原县继续大力拓宽劳务输出领域,计划新发展劳务中介组织3家到5 家,并计划至少培育2家输出能力在10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公司,每个乡(镇)至少要扶持培育3名带动能力在100人以上的劳务经纪人,每个村至少培育3名带动能力在30人以上的外出务工能人,力争在全县形成县上有中介公司、乡上有劳务经纪人、村上有能人带动、户户输出1人以上的劳务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劳务输出的社会化、市场化,实现年度输出劳动力10万人,创劳务收入3.5亿元的目标。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