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座生态城市的环保追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9270
颗粒名称:
一座生态城市的环保追求
分类号:
X171.4
摘要:
数字见证变化!中卫设市三年来,市区二氧化硫减少排放1494.5吨,空气污染指数稳定降低;新上项目的环境评估执行率高达100%;我市10家高耗能行业21台矿热炉干法除尘设施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排污企业明显减少;城市绿化面积由设市前的59万平方米增加到376万平方米…细节决定成败!
关键词:
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
内容
数字见证变化!中卫设市三年来,市区二氧化硫减少排放1494.5吨,空气污染指数稳定降低;新上项目的环境评估执行率高达100%;我市10家高耗能行业21台矿热炉干法除尘设施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排污企业明显减少;城市绿化面积由设市前的59万平方米增加到376万平方米…细节决定成败!三年来的生态环保质量,正是在这一项项扎实细致的工作中不断向前推进,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低一高、 一少一多”四个变化的细节看到——生活是一种品位,环境是一种气息,工作是一种运动,生态则是最好的家园!2004年撤县设市,中卫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期。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将中卫建设成“生态旅游文化城市”,计划用10年至20年的时间,把中卫打造成西北最美丽的滨河城市。从那时起,中卫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被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也是从那时起,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了新的活力,迸发了新的激情。 为了实现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城市”和提高城市品位的目标,全市上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绿化家园的“细节”。
低— 空气污染指数降低一座城市的环境如何,人们感受最真切的就是空气的污染程度了。中卫不是一个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但是几年前,由于多家企业没有安装除尘设施,加上市区内小锅炉泛滥,城市的空气质量谈不上好。
2004年,我市取缔锅炉19家21台,14家单位安装了 32台除尘脱硫设施,4家单位的12台锅炉改烧清洁燃料,86家稳定使用了清洁燃料;2005年,我市取缔了38台锅炉,限期安装除尘脱硫设施20台, 稳定使用清洁燃料86家;2006年,依法将城区262家单位的267台分散采暖锅炉全部拆除。 三年共拆除城区分散采暖锅炉326台,减少耗煤3万吨,烟尘排放减少1334.4吨,二氧化硫减少排放1494.5吨,空气污染指数稳定降低。 高— 新上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很难做,重点难在源头治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上项目的环境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004年,我市新上项目的环评执行率就达到了 100%,使企业在建设伊始就树立起环保意识,确保环保审查通过国家标准。在其后的两年里,环评执行率始终达到了 100%,从源头上确保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市还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对属于国家规定的淘汰工艺设备, 或选项不合适、污染治理措施不可行的项目不予审批;对符合规定的项目积极主动服务,加快审批,保证项目尽快实施。对批复的项目,加强对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监督检查和验收, 促使其做到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从项目建设初期遏制污染现象的发生。
少— 排污企业明显减少工业发展如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 这是现代社会工特别是重工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加大排污企业的治理力度, 才能真正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2004年,我市没有环保设施、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的14家企业的18个项目被市政府勒令整改。
2005年,我市又对市区污染严重的排污企业进行监视性废水、废气监测,对城区90个污染源排放口进行监测,对7家限期治理的单位进行环保验收监测, 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了污染源监测。
2006年,我市对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单靠治理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的企业果断实施了异地搬迁; 取缔了城区灌区耕地范围的10家黏土砖厂,切实保护了有限的耕地。 设市三年来,我市10家高耗能行业21台矿热炉干法除尘设施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减少排放工业粉尘35.059万吨、污水275.1万吨,氨氮430.56万吨,极大地改善了我市环境质量。
多— 城市绿地显著增多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城市不能仅仅依靠治理污染,更重要的是要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 创造更加完美的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是衡量一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 设市前,我市的公共绿地面积仅有59万平方米,人均不足6平方米,这一数据离“生态旅游文化城市”的建设要求相距甚远。为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同时打造地绿水清的滨河城市,三年来,我市在市区内加大绿地建设力度,截至2006年年底,城市绿化面积由设市前的59万平方米增加到376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由设市前的不足6平方米增加到24.5平方米,生态城市雏形显现。 如今,我市已基本构筑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立体环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当中。我们相信,在治理与建设并重的态势下,未来的中卫一定会成为更加富有活力、更加充满诗意、更加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闫海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