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连珠成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8971
颗粒名称: 妙手连珠成大业
其他题名: “棋”解中卫设施蔬菜产业
分类号: F303
摘要: 五子棋,既有“场”的概念,亦有“点”的连接,其制胜的关键是5个棋子连成一条线。玩家要想在对弈中取胜,就要通盘考虑,协调布局, 想方设法使其中的5个棋子连成一条线,方能达到取胜目的。事有不同,理常相通。在我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把规划、资金扶持、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流通销售5个环节当作一个有机整体,通盘考虑,协调行动,环环相扣,妙手连珠,促成产业迅速壮大——3年新增5.5万亩,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8.1万亩,目前已形成了连片10万亩设施蔬菜优势产业带,呈现出规模化建设、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 蔬菜产业 农业发展

内容

五子棋,既有“场”的概念,亦有“点”的连接,其制胜的关键是5个棋子连成一条线。玩家要想在对弈中取胜,就要通盘考虑,协调布局, 想方设法使其中的5个棋子连成一条线,方能达到取胜目的。
  事有不同,理常相通。在我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把规划、资金扶持、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流通销售5个环节当作一个有机整体,通盘考虑,协调行动,环环相扣,妙手连珠,促成产业迅速壮大——3年新增5.5万亩,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8.1万亩,目前已形成了连片10万亩设施蔬菜优势产业带,呈现出规模化建设、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格局。
  科学规划铺路发展大产业,规划要先行。规划就如五子棋的第一子,对开局有重要意义。
  2004年,中卫撤县设市,新的市领导集体着眼于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考虑, 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按照“面向大市场、建设大基地、形成大产业”的思路,规划以城区为核心发展无公害设施蔬菜10万亩,同时编制了 《中卫市城区10万亩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并围绕城区镇罗、柔远、东园3 镇重点村主干道路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做法为全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4年全市新增设施蔬菜 1.2万亩,2005年新增1.5万亩,2006年新增 2.8万亩,使全市设施蔬菜总面积累计达到8.1 万亩。
  资金扶持助威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 2005年,市委、市政府规划在镇罗镇建设5000 亩设施蔬菜基地。得知这一消息后,镇罗干群喜忧参半。喜的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将会有更多的人受益于设施蔬菜产业,忧的是缺乏资金,担心蔬菜基地建设不能顺利进行。
  担心是必要的 !建设一个5000亩的设施蔬菜基地,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其建设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解决全市蔬菜大棚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市委、市政府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坚持以政府扶持资金为导向,以农民和企业实体为投资主体,以银行信贷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产业建设。 仅2004年市农牧林业局为蔬菜基地群众担保贷款450万元,部门帮扶140万元; 市、镇两级政府为农户协调联保贷款1200 多万元,为企业、大户协调信贷资金2600 多万元,有效解决了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搭建大棚的积极性。
  标准生产提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设施蔬菜产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标准化生产是关键。 2005年,镇罗镇镇西村村民张学兴筹资6.5万元搭建起了 4栋日光温室大棚,但结果不尽如人意,种出来的黄瓜、西红柿、辣椒等个头小、品质差,不但没赚上钱,就连成本也没收回。问题出在哪?张学兴心里最清楚,就是他固执己见, 不听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造成的。有了这次经验教训,张学兴“学乖” 了,对科学种植重视了。 2006年,张学兴大棚里种出来的菜和别人的一样好,卖上了好价钱。
  强化农资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这是我市在发展设施蔬菜产业过程中一贯坚持的原则。建市以来,我市按照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步伐。截至目前,部分设施蔬菜品种已取得区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其中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等品种已取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证书,设施蔬菜基地顺利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验收,为全面打造我市特色农产品“绿色”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赢得了先机。
  技术服务解忧五子棋中,如果前3个棋子连成一条线,则第4个棋子的位置尤为重要,它在实现与前3个棋子连成一条线的同时,还要慎重考虑第5个棋子的位置,在设施蔬菜产业推进过程中,技术服务好比五子棋中的第4个棋子,作用不小。
  大棚蔬菜的种植与大地蔬菜的种植有很大差异,大棚蔬菜对日光、温度、水分等有特殊要求,技术性强。大多数农民在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时,或多或少存在疑虑,担心, 因技术问题影响种植和收入。因此,在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之初,市委、市政府就把开展技术服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技术服务机制,制定出台了 《农业科技承包实施方案》,组织技术干部深入蔬菜基地开展技术承包服务,指导包保对象,培训农民,进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等,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柔远镇沙渠村村民孟治国就是技术服务机制的受益者之一。2005年,他投资30 万元承包了 24栋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辣椒、西红柿、小番茄等,由于不懂病虫防治技术,病虫害接连发生。眼看着大棚里的蔬菜苗即将死去,孟治国的心揪到了嗓子眼上。正当他为此发愁时,镇上的农业科技人员闻讯赶来,短时间内解决了病虫害,避免了一场大的损失。
  产销对接富农五子棋中,制胜的关键就是5个棋子连成一条线,而连成一条线的关键就是摆好第5个棋子的位置,我市设施蔬菜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好地把握了流通销售这个关键环节。 2004年,由于当年蔬菜种植脱离市场行情盲目进行, 结构、品种相对单一,致使产品上市后大量积压,出现菜贱伤农现象。
  市场无情,前车可鉴。面对这种情形, 上至市委、市政府,下至涉农部门、广大种植户都认真总结了产销对接不到位的惨痛教训,并据此合理规划安排种植结构、种植品种,积极培育流通组织,发展订单蔬菜。 目前,全市有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8 个、蔬菜流通公司24家、专业批发市场5 个。以西红柿为主的“沙坡头”菜稳定占领新疆、西藏等西部市场,并打入上海、江苏等南方市场,初步建起了立足周边、面向全国的流通销售体系。去年,我市的设施蔬菜还远销中亚地区及俄罗斯,其优质品质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于流通、产销衔接到位,近两年各色蔬菜不仅没有滞销,还出现了价高旺销的局面。2005年,全市蔬菜总产量达到38.3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2006年总产量达到48万吨、产值达到 8亿元。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柳应川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