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困难群众的不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8808
颗粒名称: 减少困难群众的不幸
其他题名: 从3个家庭的遭遇看中宁搭建社会保障救助网络
分类号: D632.1
摘要: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正面临着生活难、 就业难、看病难、升学难等各种生存、生活困难和压力;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信奉亲民、爱民、 为民的工作信条;当后者与前者的手仅仅相牵的时候, 各种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在中宁县,就有一张由许多双手共同搭建起来的社会保障救助网络。故事一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现年50岁的杨晓花是宁安镇南桥村的一名普通妇女。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

内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正面临着生活难、 就业难、看病难、升学难等各种生存、生活困难和压力;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信奉亲民、爱民、 为民的工作信条;当后者与前者的手仅仅相牵的时候, 各种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在中宁县,就有一张由许多双手共同搭建起来的社会保障救助网络。
  故事一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现年50岁的杨晓花是宁安镇南桥村的一名普通妇女,常年患病,19岁的儿子智力残疾,家里的生活主要依靠年近古稀的丈夫马建设,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不幸的是,近日马建设也去世了,原本一贫如洗的家顿时举步维艰,甚至连操办后事都很困难。杨晓花整日以泪洗面。
  就在这时,镇里的干部来了,村党支部书记来了,善良的邻居来了,他们不约而同地向杨晓花伸出援助之手。老党员刘志宏不顾自己体弱多病,毅然捐岀身上仅有的 100元钱,枸杞贩运大户陈跃文二话不说拿出200元……就这样,乡村干部群众3天内为杨晓花捐款4000多元,不仅料理了马建设的后事,还为杨晓花母子买来了粮食、 煤炭等生活用品。
  为了保证母子俩的正常生活,镇村两级干部都把她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长期帮扶。
  故事二希望之星冉冉升起张清轩是舟塔乡康滩村有名的“尖子生” ,2006年高考时他以560分的成绩被北京化工大学录取。但是,因为父母离异, 家境贫寒,他只能望着通知书默默流泪。
  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二等奖、第二十二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二等奖……这样的学生上不了大学实在太可惜了。
  当得知张清轩的情况后,由县委宣传部负责的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向他敞开了大门。经过调查了解、审核审批等程序,张清轩上大学4年的学杂费全部解决,“苦孩子”迈进大学校门。
  故事三当矛盾就要激化时肖会平是白马乡一名普通农民,他为邻村雇主陈文广拉玉米时,不慎从车上摔下,被车压死。
  死者家属20多人找到雇主要求赔偿,双方围绕赔偿金僵持不下,矛盾一触即发。白马乡法律援助站得到消息后,立即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工作人员一边安慰死者家属,一边宣传法律法规,教育双方依法处理该事故。
  经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耐心工作,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避免了死者家属不理智行为的发生,同时死者家属的合法权益也得以维护。
  后记:杨晓花、张清轩及肖会平的家属是幸运的,但在中宁县,像他们这样幸运的人不止几个,而是一个群体。该县围绕困难群众衣、食、 住、行、医、教等问题,构筑起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多层次、全覆盖、互补性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2006年,该县累计发放资金1913 万元,救助农村贫困人口 3.2万人,落实城市低保9179人,供养“五保”老人542人;18.6 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一年来核销医疗费用388万元;6147人接受了职业技能培训,3701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齐
责任者
徐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