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地震前海原西安州城主要建筑简介(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8074
颗粒名称:
大地震前海原西安州城主要建筑简介(上)
分类号:
K878.3
摘要:
编者按:一天收到一个厚厚的信封,打开是一沓誊写工整的手稿,看了题目促使我去看内容,全面、详尽地对大地震前海原西安州城主要建筑的介绍,让我觉得《历史中卫》应该留下它。但是对于这样厚的一沓手写稿,我告诉作者我们的工作时间很紧张,问他能不能打印出来发电子邮件给我?电话那边先是一阵沉默,尔后一个苍老的声音说:“我已快八十岁了, 不会用电脑,就是这些手稿,也是我用一个多月时间一笔一画写出来的。
关键词:
西安州古城墙
古迹
地震前
内容
编者按:一天收到一个厚厚的信封,打开是一沓誊写工整的手稿,看了题目促使我去看内容,全面、详尽地对大地震前海原西安州城主要建筑的介绍,让我觉得《历史中卫》应该留下它。但是对于这样厚的一沓手写稿,我告诉作者我们的工作时间很紧张,问他能不能打印出来发电子邮件给我?电话那边先是一阵沉默,尔后一个苍老的声音说:“我已快八十岁了, 不会用电脑,就是这些手稿,也是我用一个多月时间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我只是觉得,如果我去了,也许就没有人知道这段历史了。如果你们实在有困难,那就不勉强了。”听了这话,我说:“程老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及对家乡的感情 !这篇稿子我们会用,困难我们会去克服。”放下电话,内心感慨不已:一个近八十岁的老人,怕自己去后无人了解曾生活过的地方的历史而伏案疾笔,正是这些文史工作者的良知和执著,才使我们的历史得以延续、文明得以传承。这里,再次感谢一直关心和支持《历史中卫》的读者和作者 ! 北国古城,塞上雄鹰,天都丰碑,宋、 夏、金争宠的骄子,1920年震惊世界8.5级大地震未曾毁灭的西安州古城墙遗址,今仍雄卧在西安盆地上。她的千年宏伟历史, 在《天都烟云》一书中,刘华以《天都西安州史话》作了考述。现就震前州城主要建筑物考记于后,以免失志。
西安老城,我的出生地,养育之恩迫使我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曾数十次寻访本城高寿老人程九如、张文元、程九功、强大爷等 (均是同治年间出生者),并实地查找、验证古建筑遗迹旧址,虽然当时房屋倒塌,但街巷、院落、墙基砖石等仍清清楚楚。
西安州古城周长九里三分,占地面积 774亩。城墙高、阔三丈二尺,城壕深、宽与城等。城墙上内外筑有捎墙,夹道可行车绕城一周。开东西北三个城门,东日“东宁”、 西日“西靖”、北日“定北”,南面无门,城头阁楼上嵌“安南”二字。城南墙有20个墩台(马面),四周共有73个墩台和三道瓮城包三座城门楼,三大城门均为砖洞双层顶楼,都有月城护围。月城为闸门小楼, 顶挂吊桥,东月门面北,西月门面南,北月门面西。有战争时,城壕可有西河水护城。 从城北数起第七墩处有东西走向隔墙一道,将一城分隔为二,北城占三分之一稍多些,本地人称古城,南城惯称老城。南城东西南三面外墙包砖(每块砖长一尺二寸,宽八寸,厚三寸)。古城的西南角处,有一小闸门日“水洞门”、老城的西南角处有一穿墙水桥洞,均可引西河水入城供饮用。东西城门外偏南各有大涝池一个,供牲畜饮水。
老城的街巷布局是四街八巷,东西走向为街,南北走向称巷,以东门穿鼓楼至西门最宽的一条街叫头道街或正街,北边一条是二道街,南边两条依次为三道街和四道街。从东门起第一个巷子日头道街,依次至八道巷,网络着民宅、商铺、机关、学校、 寺庙、仓场等全城建筑物。古城有三街九巷,走向与老城同。从古城北门穿隔墙门、 中鼓楼、小鼓楼直至南城墙阁楼,脚下设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叫鼓楼街(亦称南北街),与两城七条街道十字交叉,方便了城内交通。城墙上与两个街心共有阁楼式建筑十一座,即三个城门楼和隔墙门四处为两洞门双层阁楼;中鼓楼为四洞门三层阁楼;南北街与老城三道街交叉处的小鼓楼为四洞门双层阁楼;州城四个角楼及南城墙中间的“安南阁”五处均为双层阁楼。
东门外三里许设有演武厅(亦称东教坊),遗址为二里见方的操练场,南边面北有三个砖包土墩台,上建开口阁棚,中间的大墩台,东西长10丈,南北宽5丈,传说为阅兵点将台,是最高武官检阅军队、观看练兵的地方;东西两侧10丈远处各有一小墩台,东为司令台,是下达军令或布置演练的指挥所;西为行刑台,是对违犯军纪的将领、士兵宣布责罚或处死的军法处;对面向北二里多处又有一小墩台,是演练时装箭靶之处。以老城东门至教场的路基宽三丈多,中间一丈宽是用砖铺的,为长官的车行道,两边土路为士兵的马行道。另西门外偏北三里多处,还有西教场遗址土墩两个,又有观音阁、军马草场及将军府等遗址相邻。
传说州城有72座庙,360眼井,曾据老人诉说和指点证实了的寺庙遗址有32座。 水井据说每户一眼,若以全城住360户人家计,并不为多,可实际找着井口的将近 100眼,可能地震摇毁房屋封压了一部分。 每户都打井的作用有二:一是取水饮用;二是挖“井窨子”躲贼藏物,即城区水井均深 12丈左右,打到三四丈深处,从井壁一边开门,挖一个大土窖,然后再挖下去直至见水。乱世遇土匪破城抢掠时,将粮食衣物等及老人孩子吊进窨子躲避,年轻人则将井口伪装好后上山去躲藏。
为使后人深考西安州城历史,我特请人绘详图、制模板,复显州城建筑原貌,特将官方、民间、寺庙等已考知的主要建筑物所在位置列序简介。
—、官方:1.州府衙门:在老城中心区正街北、鼓楼街东。遗址占地约20亩,南大门,一进三道院,头道院大门两侧及东西边均建房,据说是武官及卫军、衙役住处;二道院是挡板中门,又称二堂,两边开旁门平时进出,接上官时才取掉挡板开走中门。院内四面建房,是部门官员办公和居住所在。三道院中间开闸门,四合院北建五间大堂,是最高行政官员办公、审案的地方,院东边又隔成一小院,是其内眷居所。州府对直二道街北至两城隔墙处建监狱,前设班房,狱吏居处, 后筑土堡,监押罪犯。
2•驿站:在老城正街北城院庙东侧的三道巷中,遗址占地约5亩,南北长院,四围建房,是接待上下级官员、差役等吃住的客馆,似现在的政府招街所。明、清时邮驿事务也在此办理,似现在的邮政局。
3.千百户所:在古城中街北六道巷西侧, 遗址占地约5亩,城防武官和军队驻地。
4•游击府:在古城北街千百户所东侧, 遗址占地5亩。
5.武馆:在古城西墙根千百户所西侧, 占地8亩,内设演武厅、教习室、兵器库、宿舍等,请有教头、教习,武生就在此上学习武,据说明、清时还出过科武举人。
6•军粮仓库:在古城西北角九道巷子里, 占地5亩。
7.金库:在老城二道街南二道巷西侧, 遗址占地约5亩,北大门,其围墙房屋建筑均为石基加厚砖墙,面街营业柜房8间,院内存银库20多间。相传还建有地下存银库。 宋夏时为州府金库,明、清时逐渐转为官、商及民间存取、汇兑等金融流通机构了。
8.宋裕边仓:在老城正街南八道巷子东侧,占地约10亩,开北门,遗址有12个五间大仓房及三个晒粮场,周边建平房约40 间。明清时为收交百姓田赋的仓库。
9.公学署:在老城正街北鼓楼街西侧孔庙里面,遗址占地约6亩,大小房屋近30 间,是州城最高学府,据说清代田宋礼(拔贡、海原西安人)、张(岁贡、海原八斗坪人)、柳成林(岁贡、西安州城人)、曹嗣桢 (岁贡、甘肃天水人)、程光祖(拔贡、西安州城人)等饱读博学人士,先后教授生徒于斯,受薰陶使西安州学子成才出仕者甚众, 至今二百年来,这里的文风之盛冠及全县。
10•义学:老城正街南、头道巷西侧,占地5亩,建于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官方拨款兴建,办学经费,公家批拨,并派教习教授学生,连贫苦百姓子女均可入学读书。
11.农场阁:民国三、四年间,政府在老城东南角征买、兑换民间宅基地60多亩,平整为水浇地,办了个农场,因场部设在城东南角阁楼上,故简称农场阁,主要是引进、培育、改良小麦、洋芋及糜谷新品种,推广给农民。又兼外调杨、柳树苗,倡导农民种树。负责办场者是武源一位张姓人士,当地人统称为张农头。直至民国二十年前后,上面没人给钱便停办了。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东城壕(原育苗基地)一带还有上百棵大杨树、 柳树生长着,后逐渐被各村盖学校使用了。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程克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