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催新春舞龙耍狮闹佳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7891
颗粒名称: 锣鼓喧天催新春舞龙耍狮闹佳节
其他题名: “杞乡”岁岁红年味处处浓
分类号: G241.3
摘要: 头扎羊肚毛巾、腰系火红飘带、肩挎玲珑腰鼓,在空阔的打麦场上,60名男女欢快地跳跃着,鼓声如野马奔腾。中宁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张勇告诉记者,这是陕西著名的安塞腰鼓,也是大战场乡送给全县人民的拜年礼物。为了准备这份贺礼,半个多月前,大战场乡的致富能人潘富生、倪伍林和乡文化站站长张寿贵,从各村挑选出60名青年男女组成社火队,从陕西请来了师傅, 并花了4000多元购置了服装和腰鼓。
关键词: 春节 群众娱乐活动

内容

本报讯(记者马进军)头扎羊肚毛巾、腰系火红飘带、肩挎玲珑腰鼓,在空阔的打麦场上,60名男女欢快地跳跃着,鼓声如野马奔腾。中宁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张勇告诉记者,这是陕西著名的安塞腰鼓,也是大战场乡送给全县人民的拜年礼物。 为了准备这份贺礼,半个多月前,大战场乡的致富能人潘富生、倪伍林和乡文化站站长张寿贵,从各村挑选出60名青年男女组成社火队,从陕西请来了师傅, 并花了4000多元购置了服装和腰鼓。据张寿贵讲,广大农民非常支持这支社火队,并自发捐款10000元用于社火队购置其他设备。2月15日,潘富生、倪伍林的社火队将代表大战场乡参加全县的团拜活动。在舟塔乡、石空镇、宁安镇,记者看到,广大农民排练节目的热情非常高。舟塔乡的两条龙,在雷鸣般的鼓声中被几十名青壮年农民舞得活灵活现。靳崖村村民马如林虽已66岁了,但他却每天坚持排练5个小时。石空镇张台子村村民李卫堂酷爱社火,该村的社火队就是他组建起来的,至今已近20年了。他亲自扎的一条龙虽然已被耍了 6年,但舞起来时,龙的神韵却丝毫不减。 看过了秧歌和舞龙后,记者来到了石空镇新渠梢村。2006年12月该村村民自发组织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并自编自排了《劝赌》、《夸媳妇》、《新渠梢村、新气象》等一些贴近生活的好节目。陈秀丽等几名女队员很大方地为记者表演了节目。观看的村民于汉金说, 文艺宣传队每次排练节目,他都来看。 刚才表演的节目中,就有他的儿媳妇和孙子。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中宁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村文化生活也有了很大发展,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恩和镇曹桥村的隋朝秧歌、余丁乡的钱鞭、新堡镇刘庙村的狮子、石空镇的高跷...杞乡岁岁红,年味处处浓。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进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