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治区教育厅、台办组织的宁夏教育学会赴台参访团一行12人于2007年1月11至19日对台湾省的教育进行了参观访问和交流,其中基隆市“玛陵国民小学” 和“国立屏北高级中学”,其办学特色及课程设计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两所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办学特点1.“基隆市玛陵国民小学”“玛陵国小”位于基隆市七堵区大成街1号,立校已有87年的历史了。玛陵地区曾经是七堵区的行政中心,现在旧日的繁华不再,但秀丽的风光依旧。学校坐落于玛陵坑山区,周围水光山色,林木繁茂,景色迷人,更有多处农家舍式休闲农场吸引很多游人前来观光。由于人口外移,目前该校学生不足百人,有教职工22人,其中16名教师,全部大学以上学历,还有3名研究生。该校校长自豪地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玛陵的“宝”。 学校最突出的是其多元化的办学特色,其中以乡土生态环境教育为最。给我们留下较深印象的有,一是学校全力支持提供后援的家长会。我们到了学校,家长会的会长和副会长也先后赶到,对我们到学校参观表示欢迎。学校和家长们的热情接待使我们感觉就像到家了一样,深深体会到了海峡两岸的同胞情。二是依据学校及周边的生态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坏境教育。学校设立了生态水池、昆虫生态教育馆、屋顶菜园和生态教学园区,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学校的昆虫生态教育馆,分门别类地培育各类甲壳类昆虫,每个班都有集中或分散饲养的教学任务。学校也以此为荣,专门编辑成课本,制作了许多标本,印制了精美的宣传材料,包括印有各种甲壳虫图案的书签等。据说,名贵的甲壳虫在市场上可以卖很高的价钱。学校的生态教学园区是在家长会的支持下,在当地居民捐出的一个废弃水塘上建设起来的,一来美化了校园,二来使学生有了实践的基地。三是发展创新精致的校本课程。 此外,还有乡土人文教育、希望阅读等等。学校也借此开展了多元化的活动,比如晨间演说、偶戏馆、陶艺课程等,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治市的模拟选举,从小培养学生的民主素养。 学校校歌基本反映了学校的一些特色: 石狮山下,石桥溪畔,美哉玛陵,校园好。 书声琅琅,弦歌昂扬,莘莘学子,聚一堂。 五育并重,生动活泼,思考创造,研究发展。努力努力,努力在今朝,努力努力,努力在今朝。 青山环绕,齐一奋起,绿水淙淙,钟声长。 绿水淙淙,钟声长,钟声长。
2.“国立屏北高级中学”“屏北高中”是屏东县新建的一所乡村高中,当然与大陆的农村高中还不是一回事,2004年该校建成招生,现在只有高一、 高二两个年级共16个班,每班40人。由于是新学校,教师普遍较年轻,大都二三十岁的样子,充满了活力。校园的规划布局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横竖排列和方方正正的模式,从哪一个角度都不能一眼看见整个校园,依功能规划为生活群落区、教学群落区、行政人文群落区、生活运动区等四个大三合院型群落,室内外教学、活动、行政互不干扰,又互相支援。 学校最大的办学特色就是综合性,也就是既不同于由教育部统一规定课程的普通高中,也不同于职业高中。60%的课程由学校自定,高一课程都一样,从高二开始分流,一部分偏重于普通课程,为学生报考普通大学作准备;另一部分偏重于职业课程,为就业和报考职业技术学院等作准备。学校确定的教育目标有:(一)培养重伦常、守法纪、自爱爱人、惜福感恩、 具有健全人格的优秀青年;(二)培育学生科技与人文素养,发挥创造思考能力,能主动学习的e化学生;(三)培养能和社区共荣共存,终身学习,具有恢弘气度及国际胸怀的学生;(四)培养具有生态理念及永续理念,适合国家社会需求的现代公民。从以上的教育目标可以看到,该校一再强调永续校园理念,揉和传统与后现代艺术,注重建立一个生态与环境的学习殿堂。建设桃花源式的学校、生态校园、 学习森林校园、生活教育的田野聚落等体现出多元主题复合的学校特色。学校的课程设置灵活多样,职业课程有烹饪,国文课程里专设了《论孟选》— 《论语》《孟子》的选辑等。
二、台湾教育的国学特色台湾教育有许多适合于当地的办学特色,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是很重,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一是注重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从而形成极具个性化的课程。二是充分发挥家长会的作用,学校事务请家长参与,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问题。三是突出国学基础,课程设置较为灵活,无论小学中学对中国文化的教学设计非常有特色,尤其强调中国古典文化。 台湾教育国学特色的形成有几个原因,当代的许多文章因意识形态的差异不适合选入中小学教材,因而只能更多地选自古典文献。另外台湾比大陆更多地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学习。因教材的市场化,编写教材的出版商就要想尽一切办法使得教科书受欢迎, 以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因此台湾的国学课本编写得很有特点,下面先看一个小学课文的例子。稻田出版社编写的一期《作文加油站》里有一个单元叫“轻松读老子”,引子是这么写的: 老子似乎很有名,老子似乎很神秘, 《道德经》似乎很难懂。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说:“柔软胜刚强。”老子说:“无为而治。” 老子到底在说什么?想知道老子到底说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轻松来读老子吧!然后是老子小百科,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老子是谁?他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2.《道德经》讲的是道德吗? 3•《道德经》对后人有什么影响?接着是老子小故事,也讲了三个方面,1.老子与孔子。2. “道可道,非常道”要怎么说? 3.老子与老子(读轻声)。 再接着是道德经选读,其中第三段选.的是“道”像水一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白话】最上等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争斗,处于大家不喜欢的卑下地方,却因此接近于“道”。
[解读]在六大营养素中,水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实在是太平常了,到处都有,好像没有什么好珍贵的。我们常常忘了,很多养分必须溶于水才可以反应...最后是《道德经》中的成语,列出了如下我们常见的:天长地久金玉满堂功成身退自知之明无中生有大器晚成无为而治大巧若拙出生入死祸福相倚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天网恢恢根深蒂固对每个成语先给出解释,再引出原文, 然后举例造句,如: 福祸相倚解释: 祸与福常相因而至,往往福因祸生,而祸中藏福。 原文: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造句: 不要为了丢掉脚踏车而太难过,祸福相倚,说不定明天有什么好事在等着你。 我也会造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编写,一般的学生基本了解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而且一点都不枯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下面再举一个中学的例子。康熙图书出版社编写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第六册里有一个单元讲的是《中庸》,第一部分是: 中庸概述一、 中庸的由来中庸本来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篇,...二、 中庸的名义“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三、 中庸的篇章与内容中庸在未独立成书之前,……四、 中庸的作者与成书中庸一书,向来都以为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接着是中庸选(选四章),——(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最有特色的是紧跟在后面的语译、异解、阐发和解读、相关名言等,从各种角度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句对相关内容进行诠释,可以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如: 【语译】上天所赋予,自然而有的,叫做性;遵循著本性的规范,叫做道;……【异解】有关“天命之谓性”句中的“天”,究竟是何种意义?根据冯友兰的解释是,在中国文字中,所谓天有五义:日物质之天,即与地相对之天;日主宰之天,即所谓皇天上帝,有人格的天、帝;日运命之天,乃指人生中吾人所无奈何者,如孟子所谓“若夫成功则天也”之天是也;曰自然之天,乃指自然之运行,如荀天论篇所说之天是也;日义理之天,乃谓宇宙之最高原理,如中庸所说“天命之谓性”之天是也。诗书左传国语中所谓之天,除指物质之天外,似皆指主宰之天。论语中孔子所说之天,亦皆主宰之天也。(中国哲学史新论)明显的以《中庸》所讲之“天”为义理之天,所以是具有形上意义的本体。
【阐发】孙奇逢四书近指:“一部中庸皆修道而教之事也。教虽以孔子为开山,从古神圣立极作君作师,……天下大本,正是性的注脚;天下达道,正是道的注脚;致中和而位育,便是教的注脚。”【解读】本章为中庸之首章,也是全书义理的总纲。 首先说明道的本源出于天命且不可更易,而其实体又是我们人自身所具备而不可分离的。“天命之谓性”,指出人性不是来自后天的人为,而是上天所赋予的。
……相关名言※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习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希腊德漠克利特)※凡行为共有三种倾向:其中两种是过恶,即过度与不及;另一种是德性,即遵守中道。(希腊亚里斯多德)上面的这种编写体例,大陆近来出版的一些有关《论语》、《周易》、《道德经》等解读的书也借鉴了类似的编写方法,只是在教材的编写上还没有见到类似于这样的,我们在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时不妨借鉴一下,应该是一种实用和适用的好办法。 台湾教育的国学特色一部分归功于蒋家父子,1949年国民党到台湾后,台湾在日据了51年后光复,许多台湾人不会说汉语而说日语,到现在仍遗留着很多日据时代的影子,如有些地名叫知本、丰田社区等。蒋介石下令强行推广国语后,学校一律用汉语教学,有了这50多年的汉语教育,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用一种语言和文字,同样受中国文化的教育,同样遵循仁、义、礼、智、信五德规范,同胞之情仅一句中国话就不可能分开。 海峡两岸的教育界人士有责任紧紧抓住汉语和中国文化这个纽带,加强两岸的联系。 大陆更应该从现在开始重视国学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使新一代的中小学生受到良好的国学基础教育,为海峡两岸的互动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和搭建更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