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裹脚 女人 天足(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7384
颗粒名称:
裹脚 女人 天足(上)
分类号:
K892.2
摘要:
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原本用来贬损冗长且难以上乘的文章, 或讥讽啰唆并阔论高调的谈吐,却又着实道明了里三层外三层缠裹着的整天与脚为伍的这一东西的特征。无独有偶,小脚女人走路一裹足不前,同样是歇后语,说得却是因缠足而脚小,走起路来悠悠然。
关键词:
缠足
妇女解放
内容
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原本用来贬损冗长且难以上乘的文章, 或讥讽啰唆并阔论高调的谈吐,却又着实道明了里三层外三层缠裹着的整天与脚为伍的这一东西的特征。无独有偶,小脚女人走路一裹足不前,同样是歇后语,说得却是因缠足而脚小,走起路来悠悠然,循规蹈矩,迈不开大步。凡此种种,皆与女人的脚相联系。在今天看来,裹脚属旧时陋习,而牺牲品则非女人莫属。
事实上,裹脚是妇女艰辛和血泪的经历,而能成就者却往往是礼教使之然。正如 “买牛看角(音ge ),娶婆看脚”的中卫世俗那样,作为封建礼教和民族时风,姑娘在出嫁之前若能修得一双“秀脚”,的确引以为荣,抑或视作资本,而作为男人若能娶到长有被时尚推崇为“三寸金莲”的媳妇,则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中卫系文昌之地,崇儒重教,风物开化。由于封建礼教的积淀和约定俗成的惯性,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本市境内的小脚老太太依然随处可见,作为“新生代”可谓司空见惯;时下,这一历史的见证似凤毛麟角,时而闯入视野却颇感稀罕并为之咋舌。 设想,哪位文博专家若能将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复制成标本,陈列在人类“脚”的博物馆,那该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
妇女缠足,俗称裹脚。女子用布帛紧扎双足,使足骨变形;脚型尖小,以为美观。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女子缠足的习俗延绵了 1500余年的历史。相传,五代时期, 南唐(公元739年~公元975年)李后主, 令宫嫔窅娘以帛缠脚,使其纤小,呈新月状,由是人皆效之;一说,始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东昏侯时。据《南史•齐东昏侯纪》:“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日:’此步步生莲花也’。”此乃称女子缠过的小脚为“金莲”之始。唐代元稹的《莺莺传》第三本第三折:“金莲蹴损牡丹芽,玉簪抓住荼蘼架。”便是印证。南北朝、唐代延至五代,共逾500年,缠足之风一脉相承,由时兴到时尚,并实现了由量的发展到质的提高,至清末民初犹盛。《陔馀丛考》又载:“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 有诏禁裹足,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又罢此禁。太平天国曾禁止缠足,辛亥革命以后缠足之风始渐废绝。”新中国诞生之后,这一陋俗在全国方得以根除。
天足,指妇女没有经过缠裹的脚。本市妇女旧有缠足的习惯。民国23年(公元 1934年)中卫县成立天足会,提倡妇女放足,县长董天祥签发政令,严禁女孩缠足。 按宁夏省政府的规定,15岁以下女子不准缠足,30岁以下妇女必须解放小脚,30岁以上者任其自便,以政令形式推行放足,由地方保甲协查督办。此项活动在学校率先展开,发动男生佩戴“誓不与缠足女子结婚”、女生佩戴“誓不缠足”的臂章, 广泛宣传,并对一些缠足少女采取强制措施,对破除这一传统习俗起到了积极作用。此时,在卫宁平原一带广为流传着民谣:丫头裹小一双脚,老娘费尽多少血? 娘血熬干了丫头也瘫了。小小金莲实在难看,扭扭趔趔举步艰难;恨南唐窗娘留得这个苦禅,我宁夏同胞还被留在梦里。女子也有天赋权,只为缠足自摧残;血脉紫来筋骨断,腰酸腿疼实难挨。我卫宁姐妹,须知缠足是恶习惯, 赶快起来把脚展,莫叫陋习再流传 !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范学灵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