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惠民创佳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6792
颗粒名称: 兴水惠民创佳绩
其他题名: 二〇〇六年海原县水务工作巡礼
分类号: S277.7
摘要: 水是生命之本,经济的命脉, 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海原县缺少的正是水。对于渴望与梦想中不懈追求发展的海原人民来说,破解水资源短缺的难题,也就成为一代又一代海原人的渴望与梦想。干旱缺水、靠天吃饭,是长期制约海原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海原县先后通过工程引水、 水库蓄水、田间节水、生态养水、 水窖节水等措施,多管齐下,构建节水型农业,精心织就一张遍布田间地头的水网,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 农村水利 特色产业

内容

水是生命之本,经济的命脉, 社会发展的基础。
  然而,海原县缺少的正是水。
  对于渴望与梦想中不懈追求发展的海原人民来说,破解水资源短缺的难题,也就成为一代又一代海原人的渴望与梦想。
  干旱缺水、靠天吃饭,是长期制约海原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海原县先后通过工程引水、 水库蓄水、田间节水、生态养水、 水窖节水等措施,多管齐下,构建节水型农业,精心织就一张遍布田间地头的水网,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2006年,海原县水务部门共争取水利水保项目5大项,争取项目计划资金18201.34万元,其中国补资金13077.7万元。曾在干涸中煎熬的2.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同时也解决了 9700头大家畜和 1.67万只羊的饮水困难。改善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6.76平方公里。倍受社会关注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兴仁饮水安全重点工程迈出了关键步伐,在2006 年12月18日启动。
  海原县委常委、水务局局长张汉红说,2006年海原县水务工作取得了几项重大突破,这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部门协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水务部门不懈追求的结果,更是各级领导关注民生的结果。
  生命工程润民心海原县的缺水问题,不但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人畜饮水安全,全县大部分群众依靠窖蓄雨雪水维持生存,即使在丰水年,全县也有25%-35%的人口无水吃或缺水吃,人畜饮水困难成了海原县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主要障碍。
  近日在海原西安镇采访,园河村村民王维东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过去祖祖辈辈都是担水吃,做梦也没想到现在能和城里人一样吃上干净的自来水了, 水龙头就在灶房里,太方便了。”王维东家能吃上自来水,缘于该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今年,海原县有2.3万人和王维东一样,结束了饮水困难的日子。对于那些在干涸中渴望水的农村人口来说,这无疑是“生命工程”。
  说起饮水困难,海原县九彩乡的群众有着刻骨的痛楚。九彩乡是海原县严重干旱区之一,该乡所辖区域内无任何水利设施, 这里的群众吃水全靠沟底的泉水,水质特别差,属典型的苦咸水区域。当地群众长期饮用苦咸水, 造成牙黄、牙齿畸形、体质差、消化道疾病流行等症状,严重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针对这种状况, 海原县水务局把九彩乡定为砼集水场和屋檐接水重点建设区,通过集雨工程的建设,使当地群众彻底远离了饮用苦咸水的历史。
  张汉红说,“十一五”期间, 海原水务工作首要任务是保障全县农村安全饮水,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按照这一要求,2006年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打了一个漂亮的战役,先后共投资599万元,完成人畜饮水工程5处,共铺设管道 66.3公里,蓄水池15座,其他建筑物32座,自来水入户425户; 改造泉水20处,水源机井及大口井配套3眼,铺设管道48公里, 建设蓄水池12座,安装入户自来水336户;完成350眼“母亲水窖”和3150处砼集水场。
  流域治理开新篇流域治理中,小流域淤地坝系的建设,充分发挥“拦上保下”的作用,确保了沟坝地安全生产,解决了长期以来每遇暴雨洪水,从沟头到沟口生产坝遭受 “穿糖葫芦、连锁溃坝”问题,让沟坝成了项目区广大农民的“金饭碗”、“命根子”和“钱袋子”。 树台乡相桐村村民丁义福在新推的坝地里种了马铃薯、红葱等,秋收后发现产量比洼地高很多,他这才明白了 “宁种一亩坝坝田,不种一亩洼洼田”的道理。
  海原县2006年水保生态项目共完成投资1395万元,先后开工建设了蒿川、菜园、马营河3个小流域的淤地坝共33座,现已完成骨干坝5座,中小型淤地坝23 座,共淤地179.2公顷,可为460 公顷农田提供灌溉水源,解决0.8 万人的饮水困难。开工建设相桐小流域综合治理,共完成基本农田2000亩。
  助力特色产业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2006年4月,海原县兴仁镇硒砂瓜基地上补灌工程的蓄水池里,响起哗哗的黄河水声,当地瓜农的心醉了,兴仁镇的农民终于盼来了黄河水。
  2006年6月,骄阳似火。在兴仁镇硒砂瓜基地,来来往往的拉水补灌车辆忙碌着。兴仁镇硒砂瓜用上黄河水后,获得了丰收。 当地瓜农由衷地称赞:“补水工程是补血工程、民心工程。”2006年,海原水务部门先后完成了兴仁、关桥、高崖3处硒砂瓜补灌工程,西安镇小茴香基地及郑旗韭菜基地供水配套工程, 共完成国补资金632万元,新打机井34眼,大口井10眼,配套机井50眼,铺设管道58.4公里,建设蓄水池50座、供水点68处,可满足13万亩硒砂瓜、8万亩小茴香、3800亩葱韭蒜基地的补灌, 改善灌溉面积5000亩,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及时缓解了项目区1.65万人, 0.56万头大家畜和 1.25万只羊的饮水困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新开工建设了兴仁硒砂瓜二期补灌工程、 罗山硒砂瓜补灌工程、 高崖西甜瓜补灌工程。 兴仁硒砂瓜二期补灌工程10万立方米蓄水池完成土方和防渗处理,东滩2万立方米蓄水池已完成,3座200立方米蓄水池已全部完成,整个工程计划在2007年3月20日前建成运行。
  项目储备始圆梦12月18日,是一个值得永载史册的时刻。
  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在海原县兴仁镇西里村宣布宁夏中部干旱带兴仁农村饮水安全重点供水工程启动。
  兴仁农村饮水安全重点供水工程,这一凝聚了海原几代人心血、宁夏中部干旱人民企盼了半个世纪的圆梦工程,在这一时刻终于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后,可初步解决项目区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彻底解决项目区5.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推动硒砂瓜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达到饮水安全、人水和谐的目的。
  搞好项目储备工作是争取建设项目的基础,2006年海原县水务局按结合县情,本着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全面发展的原则,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为多争取、快争取项目奠定了基础。先后完成了海原县“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十一五”安全饮水规划,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海原县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八斗地区、兴仁、 南部3处农村安全饮水可行性研究报告,宁夏中部干旱带兴仁饮水安全重点工程移民搬迁安置规划,海原县扬黄灌区移民安置规划,赵壁山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徐家沟小流域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相桐、马营河2处小流域坝系28座淤地坝初步设计报告,撒台、吴湾等8处人畜饮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兴仁枣瓜间作、树台马铃薯节灌工程、西安“一事一议”项目标准文本,园河库井灌区改造工程、关桥库灌区改造工程、海城涧沟堡节水灌溉工程、高崖七干渠节水改造工程等初步设计报告。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