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乡情绘大地锦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6667
颗粒名称: 以我乡情绘大地锦绣
其他题名: 记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金山
分类号: K825
摘要: 来自茨农的心声枸杞收获的时节,老家堂哥进城来,母亲又像以往张罗着要给他做饭,他却将手里的一包鲜枸杞倒在桌上道:“不用了,今年枸杞丰收,带些过来给你们尝个鲜。再说手里有钱了,一会下馆子去,想多吃它几样。”瞧着他喜形于色的样子,母亲笑道:“看把你烧包的,有钱了也不知省着花。以前穷时,吃苦受罪的没少挨人家白眼 ! ”见母亲这样说,堂哥赧笑着搓手道:“以前是胡耍哩,闯省城,以为那里遍地是黄金,哪知它不是穷人的天堂,现在回老家,才知农民的根还是在土地上。
关键词: 人物传记:枸杞产业

内容

来自茨农的心声枸杞收获的时节,老家堂哥进城来,母亲又像以往张罗着要给他做饭,他却将手里的一包鲜枸杞倒在桌上道:“不用了,今年枸杞丰收,带些过来给你们尝个鲜。再说手里有钱了,一会下馆子去,想多吃它几样。”瞧着他喜形于色的样子,母亲笑道:“看把你烧包的,有钱了也不知省着花。以前穷时,吃苦受罪的没少挨人家白眼 ! ”见母亲这样说,堂哥赧笑着搓手道:“以前是胡耍哩,闯省城,以为那里遍地是黄金,哪知它不是穷人的天堂,现在回老家,才知农民的根还是在土地上。许多和我一样闯省城的农民,现在都回家和我一样安心种枸杞了。今年我的枸杞成色是最好的,刚成熟还没摘呢,宁夏红鲜杞收购人员就等在那收购,我的每公斤都比別人多出一两角钱呢。”我拣起一粒又大又鲜亮的枸杞含进嘴里笑问堂哥:“以前你那点枸杞挖了种种了挖不知多少次了,将来若没收益,还会再挖吗? ”堂哥摆摆手道:“以前是没有宁夏红,也没有人来引导,盲目得很,守着先人给的这一宝贝却不能致富,这伤了不少茨农的心。现在不了,有了宁夏红,它就是茨农的靠山。为此,宁夏红公司还和我们签订了收购协议,有了这协议,我们就吃了定心丸。今年我共有四亩枸杞,明年再种两亩。 如果宁夏红早出现几年,那我那些年也就不会在省城瞎晃荡了。”看着他激动的样子,我道:“现在也不晚。” “是啊,不晚不晚 !谁能想到就我一个眼、手都有残疾的人只种枸杞也能把日子过到人前头?这是托了宁夏红的福啊 !”堂哥兴奋地用他不甚丰富的词汇表达着一种情感,那就是对宁夏红的感激和依恋。这情感同样代表了许多和他一样的茨农的共同心声。
  宁夏红,真正撞入我眼里是在2003年他乡初冬一个清冷的早晨。人在异乡,心空着,只有脚步机械地朝前移动着。突然,前面街头正往起搭的一个红房子吸引了我。那鲜亮的红,把整个青灰的街和城市都燃亮了。 挪步过去,红房子里装的是红盒的酒,一看是宁夏红,而且是家乡出产的,并且是以那样一种铺天盖地的气势向世人扑来,似横空劈下的剑,无刃,锋芒却让人无处躲藏,内心的自豪无以言说。
  “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带动一大片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链时,受益的最终是大众和社会。”在采访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金山时,我将堂哥的故事讲给他听,他起身,遥望着南窗外巍巍香山深情地说。
  从一个故事里走来1983年,从宁夏商业学校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的张金山被分配到青铜峡市糖酒公司工作,三年后,任公司经理,不过也二十出头,虽青涩,但以其踏实和勤苦及对公司整体发展的卓见让他所领导下的职工折服,忙时,他穿上工作服和职工们一起装卸货物,闲时,便不断地学习。十年磨一剑。十年后,当一个一流的企业以其亮丽的身姿矗立在异乡时,他却选择了回到家乡。是家乡对赤子的召唤,也是割不断的浓浓乡情,他义无反顾地回来了。
  回到家乡,租赁倒闭两年的酒厂,先从介入白酒开始,所研制开发的“香山春”系列产品一经上市,便占据宁夏白酒90%以上的市场,成为区内同行业的佼佼者。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张金山清醒地认识到,虽然香山集团在宁夏这样一个区域市场成为领导者,但宁夏白酒的市场太小,发展的平台和发挥的舞台太小,如何利用宁夏的资源优势,寻求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在他苦苦思索的时候,1999年10月2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宁夏中宁时,品尝了中宁枸杞制品厂生产的枸杞酒,感觉非常好,就询问该厂的经营情况,当他得知该厂已经破产倒闭4年多时,便给自治区领导指出:枸杞是宁夏的特色资源,枸杞产业应该有更大的发展。
  似是一种机缘,上帝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朱总理过问枸杞产业情况,引发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及香山集团总裁张金山对枸杞产业的关注。2000年4月,在宁夏自治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下,张金山审时度势, 全资收购了中宁枸杞制品厂。说实话,当时收购时张金山也很犹豫,因从未涉足过这一全新的领域,他怕辜负了总理的嘱托。但是,上级领导早已商量研究过了,选他是有的放矢, 认定他能将这个企业搞起来。因了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个情结,张金山意识到,前面所思考的,今天可能要成为现实。于是他不再犹豫,而是将全部身心投入进去,因为这不仅仅是将一个企业搞活,而是将一个有悠久历史、 代表宁夏的特色产品推介出去,成为享誉中国、享誉世界的品牌。打造宁夏红的长征开始了,张金山感觉到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 宁夏红发展到现在,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的荣耀,而是她所处的这片土地乃至整个社会都受益的事情。枸杞是宁夏最具特色的资源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社会价值被广泛认同,但长期以来,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使这一资源一直处于以卖原材料为主的原始加工状态,没有成熟的、高附加值的专业深加工产品,更没有品牌,致使枸杞市场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形成萎缩的局面,这一现状极大地挫伤了茨农的种植积极性,出现了反复砍树种田的现象,如前面我堂哥的屡挖屡种。而宁夏红枸杞酒的开发,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大农业”和“小市场”之间的矛盾, 起到了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使老百姓在田间地头便可享受到宁夏红带来的喜悦,是宁夏红将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只因一粒粒小小的枸杞果连接到了世界,这便有了前面我堂哥发自内心的喜悦。
  一次,一个朋友用深沉的语调复述了一遍张金山曾说过的话语,“人不管怎样富有,吃不过一日三餐,睡不过五尺,临了也不过是一个土堆。而他所创造的财富,大多都是在社会上流通,受益的最终是大众” 。他还说过,“宁夏红是一个大学堂,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管你学成多大的本事,将来走出宁夏红,还是在为社会作着贡献创造着财富”。我笑着将这话讲给张金听时,他起身走在地中思忖片刻,尔后仰起头来,道:“难道不是吗? ”是啊,正是有了他这种心怀大众的胸怀及乡情,宁夏红继续肩负起打造中国枸杞品牌的历史使命。 因了这种责任,张金山说:“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努力,每一天对我们都是考验,每一个不顺利对我们都是检验。”一句很普通的话,受益的却不仅仅是你我。人生,只有不断奋力拼搏,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如何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让宁夏枸杞从家乡的土地上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张金山一直没停止思考及其坚实的步伐。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孙艳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