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希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6092
颗粒名称: “春天”的希望
分类号: F304
摘要: 企业不改革不创新就不会有所发展。 2005年9月,中宁县粮食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他们说:“宁做轰轰烈烈改革的失败者,也不做平平庸庸的太平官”。改革迫在眉睫曾几何时,在很多中宁老百姓心中,能在县粮食局谋得一份差使,是件让人眼红的事。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企业改革

内容

企业不改革不创新就不会有所发展。 2005年9月,中宁县粮食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他们说:“宁做轰轰烈烈改革的失败者,也不做平平庸庸的太平官”。
  改革迫在眉睫曾几何时,在很多中宁老百姓心中,能在县粮食局谋得一份差使,是件让人眼红的事。但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县粮食局无奈地开始走下坡路。
  据了解,2003年以前,该局有660名职工,人员臃肿成为企业的一个巨大包袱。 职工每个月400元的工资根本不够补贴家用,企业经营举步维艰,改革迫在眉睫。
  粮改推陈出新为使企业摆脱困境,从2005年9月开始,县粮食局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改革主要以租赁承包经营的方式,把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分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长期以来,人多不干事、责任不清、责权不明,造成企业管理混乱,亏损严重。因此,将一切经营权交给企业是明智之举,让企业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经营方式,改变经营思路。 *此外,为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有压力、有动力、有责任,企业对职工的身份进行了置换,把他们推向市场,然后再以返聘的形式与业务能力强的职订劳动合同。在工资待遇方面实行工效挂钩,多劳多得。据悉,自改革后, 职工平均工资工资800多元,和原来相比高了乘风破浪正逢时自去年改革开始以后,县粮食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购销公司经理马栋庆介绍,去年粮食收购旺季,购销公司抓住有利时机,收购水稻8000吨、玉米 18300吨,创下了购销公司收购史上的新改革后企业的活力初步得以显现,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变化,很多人还是担心粮企的命运。对此,粮食局局长张力军认为,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据他讲,粮企和其他大商贩相比有3个优势:一是有农业发展银行的鼎力支持。去年收粮之际, 农业发展银行给粮企贷款4000万元,在充足的资金保障下,企业在市场中收放自如;二是有固定的大型仓储设施。这些仓库分布在各个乡镇,有利于收购粮食,更有利于为农民“零距离”服务;三是有固定的职工队伍。
  采访中,鸣沙镇粮库主任张振毅透露, 他们粮库去年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他深信,通过这次改革,粮企的路子会越走越宽,职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进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