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5975
颗粒名称: 孙德恒
分类号: G4
摘要: 孙德恒(1897年~ 1967 年),字常山,原中卫县城关镇人。 1916年冬,毕业于应理高等小学,系全县首届新学毕业生;1917年,赴兰州就读于甘肃省立第一中学;1921 年至1924年被派往五区第二小学任教;1924年秋,再次离卫至西安,考入国立西北大学深造;1930年春返回银川, 先后任宁夏中学教务主任、 省府文牍主任;1932年秋,改任甘肃省武山县第二科科长,遭同僚陷害曾一度关押; 1933年后,一直在中卫中学、 中卫简师任教;1958年退休, 被宁夏自治区文史馆聘用, 曾为县政协驻会委员。
关键词: 中卫教育事业 孙德恒 教育工作者

内容

孙德恒(1897年~ 1967 年),字常山,原中卫县城关镇人。
  1916年冬,毕业于应理高等小学,系全县首届新学毕业生;1917年,赴兰州就读于甘肃省立第一中学;1921 年至1924年被派往五区第二小学任教;1924年秋,再次离卫至西安,考入国立西北大学深造;1930年春返回银川, 先后任宁夏中学教务主任、 省府文牍主任;1932年秋,改任甘肃省武山县第二科科长,遭同僚陷害曾一度关押; 1933年后,一直在中卫中学、 中卫简师任教;1958年退休, 被宁夏自治区文史馆聘用, 曾为县政协驻会委员。至此为止,仅在卫地任教前后长达28年之久。
  青年时代,常山先生怀着 “读书救国”的理想,率先远离家乡,赴陕求学,并于1925 年在西北大学加入国民党。次年3月,即发生军阀刘镇华 “兵围西安”事件,历时长达8 个月之久。这对他触动极大, 由此产生了消极颓废思想,决意不再参与党派之争,力图远离政治,淡泊一生(依据其手迹 《我的申诉》)。
  作为中卫县第一个大学生,他弃政从教,将其大半生精力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但他始终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穷困潦倒,在旧中国任教的16年里,曾三次被解聘,郁郁不得志,以至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旧习;解放前夕一度精神失常,靠学生们的救济维持生计。
  1952年复到中卫师范任教,不久又受刺激,精神病再度复发。1954年,在其早年学生、原宁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孙殿才的多方关照下,逐渐恢复了健康。1960年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又连连受到触及。“文革”中的1966年12 月27日,被“四清“工作组宣布为“历史反革命”,多次申诉无效,心情极度哀伤,以至悲痛欲绝。
  临终前曾慨叹道:“我岁数大了,学习也犯错误,不学习也犯错误!”就在这极度矛盾痛苦中,郁闷成疾,无钱医治而终, 享年71岁。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魏若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