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宽容的魅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5912
颗粒名称:
宽容的魅力
分类号:
G416
摘要:
宽容是每个追求慈悲为怀者应该具备的美德。常怀宽容之心的人,既能在事情陷入僵局时峰回路转,也能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柳暗花明。宽容更是一剂良药,它能引领人们更多地替别人着想,催生更加和谐的理想境界。清代大学士张殿英在京为官时,收到过一封家书。 看过信之后,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家人的邻居想向外扩三尺院墙,而家人寸土不让,由此争执不下。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文明建设
内容
宽容是每个追求慈悲为怀者应该具备的美德。常怀宽容之心的人,既能在事情陷入僵局时峰回路转,也能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柳暗花明。宽容更是一剂良药,它能引领人们更多地替别人着想,催生更加和谐的理想境界。
清代大学士张殿英在京为官时,收到过一封家书。 看过信之后,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家人的邻居想向外扩三尺院墙,而家人寸土不让,由此争执不下。无奈,家人写信给他,希望凭借他的权势威吓,以使邻人停止侵占院墙。张随即回信一封: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立即按照张殿英的意思去做,让出了三尺地给邻居。邻居得知此事后, 深感愧疚,便也主动让出了自己的三尺地,于是就形成了一条有名的“六尺巷”。 这个故事成为宽容的美谈, 已流传至今,获益者甚众。
佛教中宽容的事例比比皆是,教义中所讲的“忍辱”实为宽容的广义概念。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在汉传寺院,人们一进入寺门便会看到一尊大肚弥勒佛,他就是佛教宽容的形象代表。弥勒佛,又称布袋和尚,代表着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未来。据说他整天背着个大布袋到处度化众生,尽管弘法艰难困苦,却依然自得其乐。布袋和尚说: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幵遍十方, 入时现自在。好的肚量就像他所说的大布袋,广布空间,以契应缘。弥勒佛的形象就是仿布袋和尚的样子塑造出来的,其形象表达着深邃的内涵:笑容呈现愉悦的心情和对未来的希望,方耳象征着福气,大肚表示宽厚能容。当人们拜佛时,难免不会从佛的神态中看到宽容、平直和开怀,就会悄然得到宽容、喜悦和福祉,必将受到微妙的感悟——生活之中肚量最为重要。
宽容会使我们表现出良好的情性,同时也能给人以广阔的思想空间和无尽的欢欣。古代有位老禅师晚上到院子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把椅子, 他一看就知道有人越墙溜达了。这位老禅师就把椅子移开,然后自己蹲在那里。不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踩着老和尚的背跳进院子。小和尚见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不禁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老禅师这时并没厉声斥责,只是以平和的语气说:“夜深天冷,当心着凉。”这位禅师宽容了弟子,徒弟也因师父给了他反省悔过的机会而深感内疚,此后再也不做违规的事了。不久寺院所有弟子都知道了此事,就更没有人再到墙外闲逛了。这就是禅师的肚量,也正是他的宽容给了弟子接受教育和成长的机缘。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道德准则,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有的原则。宽容不仅是一种厚爱,它的魅力还在于致使被宽容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益,留住一梦相伴日月长,实收因感动而行动之效。在现实生活中,当领导的若能宽待员工,便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宽容无价。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我们将宽容这种为人处世德行加以崇尚,共同追求并营造融洽、 安康、幸福的生活。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范学灵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