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0多家医院禁止使用药品的商品名开处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5601
颗粒名称: 重庆10多家医院禁止使用药品的商品名开处方
分类号: R197.3
摘要: 据新华社重庆4月3日电三峡重庆库区的10余家医院最近规定,禁止医生用药品商品名开处方。同时,医院将20%的处方药费直补给患者,这被称作“医改直补模式”。“医改直补模式”是重庆长龙集团公司联合1600多家制药企业和万州三峡中心医院等10余家医院推出的。
关键词: 医院 药品处方

内容

据新华社重庆4月3日电三峡重庆库区的10余家医院最近规定,禁止医生用药品商品名开处方。同时,医院将20%的处方药费直补给患者,这被称作“医改直补模式”。
  “医改直补模式”是重庆长龙集团公司联合1600多家制药企业和万州三峡中心医院等10余家医院推出的。据长龙集团董事长刘群介绍,“直补模式”是靠减少药品流通中间环节费用来实现的。医院在严格测算厂家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开放、限价的采购平台,通过沟通和合作等方式,将厂家费用和利润控制在10%以内。医院留存20%的费用和利润比例,确保医院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医院直补患者20%,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这种办法可规范流通环节和杜绝医院大处方现象,真正降低医药费用,控制药物滥用。
  万州三峡中心医院负责人介绍,患者只要花20元办一张惠民卡,即可获得直补,在医院专设的惠民定点柜台报销药费20%。而做ct、核磁共振检查则可直接优惠20%,其他检査收费优惠5%。
  记者调査发现,“直补模式”并没有降低医药企业和医院的利润,它只是把节省下来的中间环节费用转让给了患者。中间环节费用主要是指医生处方药回扣。
  万州三峡中心医院院长李庆平介绍说,医院药价高,“根子在定价、问题在笔下”。“直补模式”控制原来药品流通中的不规范行为,同时又把不规范的费用“挤”出来,直接以现金的形式补给患者。据业内人士估计,医生回扣费用一般为药品最高零售限价的1/5。现在一些医院开出的药品中,90%以上的药品是带费(提成)的,从而导致了医药费用居高不下。
  “直补模式”控制医生处方回扣的途径是:医生开处方时禁止使用商品名,只能写药品的化学名称,如“皮炎平”只能写成“地塞米松软膏”,处方单交长龙集团审査后才能从药房取药,有 “地塞米松软膏”这一化学药名的药品是由多个药企提供的,届时电脑会自动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品牌,医生不知道最终卖出的是什么品牌的药,从而无法获得回扣。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