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彩坪 的木雕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5536
颗粒名称: 九彩坪 的木雕文化
分类号: J322
摘要: 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几位从事回族文化的研究者结伴踏上了以回族古典文明著称的我国西部之行。西行第一站是海原,而最令人惊叹的是距海原县城南39公里处的九彩坪 。回族寺、 是甘、宁、青3省不少城市、乡村回族文化的醒目标志和人文景观,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大西北独具韵味的回族文化。
关键词: 木雕作品 伊斯兰教文化

内容

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几位从事回族文化的研究者结伴踏上了以回族古典文明著称的我国西部之行。西行第一站是海原,而最令人惊叹的是距海原县城南39公里处的九彩坪 。回族寺、 是甘、宁、青3省不少城市、乡村回族文化的醒目标志和人文景观,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大西北独具韵味的回族文化。尤其回族的 建筑,雄浑古朴; 的陵园文化,丰厚典雅。对 这一深邃的陵园文化,要用心去观察,用感情去体验,用一种精神去领悟。 九彩坪 是第一辈老人家安洪雄、第二辈杨枝云和嘎德忍耶、第七辈杨保元等16位老人家的陵园,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50年)。主体建筑为六角砖墙,磨砖对缝,光滑细腻,一式青灰色调,砖雕墙面华丽精美。砖墙上接连起三重八卦型重檐,顶部以象征生命的绿色为主色调,与前后变化曲折的四合庭院、礼拜堂、修持静室、砖雕照壁、蜿蜒神秘的砖门穿堂走廊相互应, 绿黄相衬、动静相宜、错落有致,实为我国回族陵墓建筑的经典之作。其造型风格可以折射出回族教文化的重要思想,体现出回族对善的追求和向往。 我们走近过许多 ,为其多姿多彩的陵园文化、自然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所吸引, 的历史掌故和绵延变迁的社会文化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让人惊叹不已的是九彩坪 与 内的木雕,它含具了中阿文化的精髓。凤凰头顶美丽羽冠,身披五彩翎毛,是综合了许多鸟兽的特点想象出来的形象,是中国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和龙一样, 被历代帝王当作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凤冠、凤辇等与凤有关的东西,只有皇家和仙人才能使用。不过,后来凤凰也成为了民间百姓的吉祥物。而在九彩坪建筑中的凤凰纹,它不但标志着吉祥、太平和政治的清朋,而且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寓意,那就是中亚文化。凤凰,在中亚诸语(即 、波斯语)称为:西穆尔各。凤凰纹木雕寓语的是苏菲大师鲁米的最为著名的、被誉为苏菲主义叙事诗的代表作《鸟语》(或称《鸟的逻辑》)。 诗中叙述一群鸟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神话传说中的西穆尔各神鸟,坚持到喀弗山的有30只鸟,这30只鸟被喻为虔诚的苏菲修道者,途中的艰辛比做他们修炼中所遇到的磨难,而西穆尔各则被喻为是他们渴望的真主的象征。波斯文中的西穆尔各一词是由西和穆尔各两词拼写成的,西意为30,穆尔各意为鸟,所以,神鸟西穆尔各的本意亦即这30只鸟,从而阐明了一则苏菲哲理:追求外物不如返求诸己,真主就在自己心中;要想接近真主,必须克己,谨守拜功,历尽7大劫难,即经过自我修炼过程的7个阶段(祈祷、热爱、认知、禁欲、认主、困惑和寂灭),才能使精神达到与真主合为一体的佳境,从而获得永生。总之,《鸟语》构思奇特,寓意深刻,娓娓动人,成为波斯诗歌中的名著之一。 在九彩坪 众多的木雕中,用木雕葡萄纹装饰走廊之门。葡萄纹不仅仅表述的是葡萄,而它表述的是宗教大师鲁米的《关于四人因葡萄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名称各异而发生争吵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心地善良的人施舍4位游方教士一块迪勒姆银币。这4位游方教士来自4个民族:波斯、突厥、希腊、阿拉伯。这块迪勒姆让4人争吵不休,因为大家不知如何分享它。波斯人说:“我们何不用这一块迪勒姆买‘安古尔',然后大家分享”。阿拉伯人说:“真主保佑!但愿我们摆脱这场纠纷!不过,我想买‘伊纳布',而不是什么‘安古尔'。”那位突厥人何尝把阿拉伯人放在眼里,便出口不逊,骂一声:“蠢货! ”接着喊道:“我不喜欢‘伊纳布',我要‘乌孜姆’。”那位希腊人岂肯让宿敌突厥人为所欲为,便毫不示弱地说道:“去你的‘乌孜姆',罢!我要‘伊斯塔菲勒'。”结果,相互争持不下,以至动起手来,扭作一团。
  导致这场纠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评论说:你们的话语使你们产生不和与纠纷, 我的福音警言能把你们团结如一人。 鲁米解释说,设想当时有一位智者在场,通晓他们各自的语言,从中调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更不会产生这场纠纷。但前提是,你们要心地善良,且要听命于智者。 这样,智者就能用这块迪勒姆满足你们所有人的要求。因为你们所需要的都是同一件东西— 葡萄,只因它在各民族语言的名称不同,再加上你们彼此之间心怀恶意, 才产生这场误会。因此,鲁米主张众人唯宜沉默,而由他代言:沉默,沉默,你们唯宜缄口不谈,待到我成为喉舌为你们代言。 所谓的智者、代言人显然指的先知、圣徒、哈里发,鲁米也正是以先知、圣徒自居。 苏菲派不重经典文字,鄙夷宗教仪轨,而主静修内观,作为个体强调灵魂导师的指路, 作为民族则需要“先知”降世以普渡众生。 鲁米证引古语:从古至今的任何民族,从未中断哈里发、先知和圣徒。 鲁米在宗教观上是一位“世界主义者”,不抱门户之见,主张“干条河流归大海”。尽管教派众多,派别林立,但“万道归一”。但鲁米有一首诗,把不同信仰的各个民族比作亲兄弟,可说明他的忍让精神和宗教观。诗云颗颗葡萄粒,譬如亲兄弟, 只要一压榨,浓汁甜如蜜。 走近九彩坪 ,只是我们对海原回族教文化作田野的寻访的一则内容。在海原文化资源中蕴涵有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和和民族风情,有待我们去认识、领悟和研究;海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其文化遗产,更需要我们去拯救、保护与传承。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进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