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追问教育不公平:不能不算的“公平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5472
颗粒名称:
追问教育不公平:不能不算的“公平账”
分类号:
G40-054
摘要:
最需要教育资源的地方,却最缺乏教育资源;最需要接受教育的群体,却离教育资源最远。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倒挂”现象,再次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教育不均衡现象,已到了 ‘踩刹车'的时候!可‘公平车'又何时能‘踩油门'呢? ”代表委员们发问。
关键词:
教育资源
农民家庭
内容
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最需要教育资源的地方,却最缺乏教育资源;最需要接受教育的群体,却离教育资源最远。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倒挂”现象,再次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教育不均衡现象,已到了 ‘踩刹车'的时候!可‘公平车'又何时能‘踩油门'呢? ”代表委员们发问。 一个年复一年的“热点”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反差:有的大城市投巨资建起的中小学,一间教室的投入几乎相当于偏远地区一所农村小学的全部家当。北方一个地级市的中学,学校设有游泳馆、体育馆,教室里配有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可在城郊的农村,有的孩子直到毕业还没摸过键盘。 这些事例,让代表委员们年年牵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龚玲代表曾在农村读完中小学,她桌子上摆着的关于建立城市优质学校和教师支援农村学校长效机制的建议格外显眼。 龚玲清楚地记得,在去年的“两会”上,她就提出了调整教育资金投入结构、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建议。 从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小组讨论的第1天开始,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和学校间教学质量差异等问题就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代表委员认为,教育属于二次分配范畴,更要重均衡,它是一种社会调节器,使所有人都能迈上公平接受教育的台阶。现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把很多贫寒家庭子女的发展之路给堵隹了。 两种“天平失衡”之痛臧耀平是吉林省的一位农民,儿子在农村上的小学,多科成绩都很优秀,可就是英语不行,基础弱,考重点高中时受影响, 被英语拖了后腿,差几分没有考上。
“现在城里学校从小学就开设双语教学,有的小学还有计算机班,这些在农村没有,否则儿子英语不会这样差。”臧耀平说, “农村家长为让孩子同样享受到好的教育环境,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城,到好学校就读,不得不异地,‘择校’。可为了达到这种公平,农村家庭必须付出高额成本。”“教育天平”的失衡,痛的不仅是学生。有些学校的处境,并不比臧家轻松。来自安徽省农村的余的娜代表说,去年村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村小学配了电脑, 学生却从几百个减为不到几十个,师资问题带来的教学质量差异,造成村小学不断萎缩。
“这是一种‘马太效应'。” 一些教育界干部说,优秀的教师资源不断地从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流向发达地区和优质学校,这种师资水平不断拉大的校际间差距, 对“择校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伴随“择校热”带来的大量“择校费”,也源源不断流入优质学校,又加剧了薄弱学校师资的流失。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