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不应搞“样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5455
颗粒名称: 建设新农村不应搞“样板”
分类号: F303
摘要: 据报道,某地准备投入逾亿元资金,把靠近中心城市的一个县作为建设新农村的试点。无独有偶,有一些市县的领导在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时,也有意选取那些距离城市不远的郊区乡镇,或者交通便利、发展现状较好的村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要将其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农民收入

内容

据报道,某地准备投入逾亿元资金,把靠近中心城市的一个县作为建设新农村的试点。无独有偶,有一些市县的领导在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时,也有意选取那些距离城市不远的郊区乡镇,或者交通便利、发展现状较好的村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要将其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这种用特殊帮扶及外力堆起来的“花瓶”,有多少普遍推广的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直面客观现实,现在的城乡差距短期内还难以弥合。除了经济收入差距之外,在诸如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方面,农村和城市之间还存在着较深的鸿沟。现在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宗旨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公平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眼下最迫切最紧要的发展方向是加快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而不是大搞特搞对改善农村基本面貌无足轻重的“样板”。 农村与城市相比,落后的方面很多,到底先从哪方面入手,要有个轻重缓急,要从农民最希望、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那些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入手。有些地方提出建设农村的小社区,把一些村合并到一起,难免要涉及农民搬家、老房子拆掉建新房。暂且不论现时有没有这样的经济条件,也不问农民会不会因此受到财产方面的损失, 即便有坚实的经济支撑,也不能搞一刀切。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只有农民自己才最知道自己迫切需要什么。立足目前农村的实际,就应该从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入手,时时处处体现农村的特点,保留农村悠久的反映民族特色的优良传统,而不要总是拿城市的东西来生搬硬套。先搞哪些,后搞哪些,怎样规划,如何布局,要和农民进行充分的协商,而不能靠强迫命令的办法。不能搞包办代替,而是要引导扶持。要切记村庄是农民四季劳作和日常居住的家园,村庄的规划、整治和建设,只有真正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并给农民带来实惠, 才能受到农民的欢迎。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锡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