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犯罪类节目要适度控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5400
颗粒名称:
犯罪类节目要适度控制
分类号:
J905
摘要:
目前,各级电视台有很多犯罪类节目,内容多是嫌犯作案,经过民警的辛苦调查,案件最终被破, 真相大白于天下。犯罪类节目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的法制与旨我保护意识、威慑犯罪,但现在很多电视台利用观众好奇、探索的心理,在处理犯罪类节目时加上各种音效,并运用电影长镜头手法,把节目制作得像是警匪电影。
关键词:
犯罪类节目
社会评价
内容
目前,各级电视台有很多犯罪类节目,内容多是嫌犯作案,经过民警的辛苦调查,案件最终被破, 真相大白于天下。犯罪类节目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的法制与旨我保护意识、威慑犯罪,但现在很多电视台利用观众好奇、探索的心理,在处理犯罪类节目时加上各种音效,并运用电影长镜头手法,把节目制作得像是警匪电影。 在这里,且不说犯罪类节目对其中当事人隐私权的侵害,但就其数量陡增对整个社会的危害,就值得思考。 犯罪类节目数量陡增,容易导致公众社会危机感的增强。虽然大多数节目最终是以案件告破结束,但如此多的节目无疑会误导人们对现实社会危险程度的判断,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更是如此。对众多犯罪类节目反映的社会问题,他们能不恐惧吗?犯罪节目还可能成为潜在罪犯的教科书。美国曾对208名犯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0%的犯人通过犯罪类节目学到了犯罪技巧。也就是说,犯罪节目在威慑犯罪的同时,也告诉了潜在犯罪者很多作案技巧,成了不折不扣的“犯罪教科书”。比如,极其详尽地将破案全过程播出来,其中涉及的破案技巧势必也会成为反侦破技巧。 建议适度控制犯罪类节目,做到在威慑犯罪的同时,不造成太多的负面影响。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梁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