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5281
颗粒名称: 二月二龙抬头
分类号: K892.1
摘要: 农历二月二,古代称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这是中卫人心目中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因此时为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称“龙抬头”。
关键词: 节令 民间传说

内容

农历二月二,古代称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这是中卫人心目中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因此时为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称“龙抬头”。龙一抬头就要云兴雨作,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旧社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清晨,家家户户用灶洞里积存的灰连续不断地在地上撒成一条长龙,直延伸到附近的河边或井边,用意是把懒龙送走。然后又用黄土从河边或井边开始, 撒成一条长龙,直到自家门前,用意是把勤龙引回。 因为龙可以行云治水,这种引龙活动,用意是春暖后有几场好雨,以利春耕,使禾苗成长,五谷丰收。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因为中卫是礼仪之乡,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二月二这天炒豆子的民俗民间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3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 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黄豆种子,猛然想起,这黄豆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炒黄豆,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 ”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 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家家都爆炒黄豆,也有炒其他豆子。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理发,如果理发会克(死)舅舅,所以中卫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理发。“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理发会很吉利, 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理发,讨吉利。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怀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