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常乐豆腐缘何“冲”不出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5258
颗粒名称:
常乐豆腐缘何“冲”不出去
分类号:
F760.5
摘要:
说起常乐豆腐的生产历史,好多常乐镇老年人说从他们的爷爷辈就已经有了, 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的,他们也不知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乐豆腐以其质地白嫩、味道鲜美名扬四方。然而记者发现,当年叫得响当当的常乐豆腐今天仍徘徊在中卫城区,这令人不得不深思。
关键词:
食品工业
品牌效应
内容
说起常乐豆腐的生产历史,好多常乐镇老年人说从他们的爷爷辈就已经有了, 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的,他们也不知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乐豆腐以其质地白嫩、味道鲜美名扬四方。然而记者发现,当年叫得响当当的常乐豆腐今天仍徘徊在中卫城区,这令人不得不深思。 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就是资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谁拥有品牌,谁就拥有了冲击市场的资本。 常乐豆腐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但始终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这不是因为常乐豆腐本身有问题,而是常乐人缺乏品牌意识。 前些年,常乐豆腐在中卫本地非常畅销,外地人也慕名前来购买,这使得常乐人感到非常兴奋和自豪。他们认为常乐豆腐已经被人所认可,无需树立品牌,以至过了十几年,没人重视这项工作。据市农牧林业局办公室雍主任讲,上世纪90年代末,他在原中卫县乡镇企业局任职的时候,就觉得常乐豆腐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挖,于是他就向当时的常乐乡政府建议,申请注册常乐豆腐商标,把豆腐加工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做大做强。在他的建议下,常乐人去申请了,但从区工商局传来一个遗憾的消息——常乐豆腐这个品牌早已被南方某人注册。就这样,注册商标的事就被耽搁了下来,到目前为止, 常乐豆腐仍然没有注册商标。 目前,常乐豆腐不但没有走出中卫,就连自己的市场也被其他品牌豆腐所占领。在中卫市区代销常乐豆腐的徐维义说:“目前,常乐豆腐只占据了中卫城区市场的三分之二, 其他市场份额都被其他品牌豆腐占领了。”没有形成规模经营规模就是效益,没有规模,就形不成优势;没有优势,就不能很好地占领市场。常乐豆腐之所以走不出中卫市场,与其家庭小作坊式的分散经营有很大关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时下,当好多产业走向规模化经营的时候,常乐人还钟情于传统的家庭小作坊。他们认为,这种家庭小作坊投入少、风险小,适合家庭经营,而且又不误农时。记者在常乐镇常乐村杨梅兰家看到,一间简陋的屋子内摆着生产豆腐的家当:两口直径1.4米的大锅,一个粉碎机,几个木制模子。她说,常乐的好多豆腐作坊和她家的一样,每天最多能生产50多公斤豆腐。据常乐镇一位负责人介绍,虽说常乐豆腐比较受欢迎,但生产仍以家庭小作坊为主,全镇就30多家,日产豆腐1500多公斤。 据了解,近年来,曾有人想把常乐豆腐做大做强,进入外地市场,他们试图搞规模经营但苦于没有资金,想搞联合经营又没人支持配合。常乐村村民张开斌说:“豆腐就像水产品一样,对保鲜要求非常严格。一般来说,当日生产当日消费,否则就不新鲜,如果要开拓外地市场,物流派送得跟上,这样才能保持豆腐的新鲜。其次得有量上的积累, 有了数量上的保证,才能有充足的货源。要达到这一要求,需一大笔资金,这对常乐镇的家庭小作坊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没有外力的支持,规模经营很难实现。”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柳应川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