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设新农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5023
颗粒名称: 怎样建设新农村
分类号: F303
摘要: 三、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干部角色如何定位?如何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做新型农民?答: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定位一定要明确。
关键词: 农业建设 公共设施

内容

三、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干部角色如何定位?如何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做新型农民?答: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定位一定要明确。过去我们有过很多经验教训,一些地方的县乡政府没给自己定好位,把自己看成是投资主体,片面注重招商引资,为企业搞贷款作担保,负了很多债,相反在公共服务方面却做得很少。
  政府的扶持不光是投钱,还要教育引导农民,不能认为税费改革后,农民就不再出资出劳了。我们知道, 大江大河的堤岸修建等国家工程,这方面钱是国家拿的。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要引导农民对自身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国家财政要通过直接补助资金、 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鼓励,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有关部门做过测算,仅仅针对农村道路、饮水、通讯、通电、燃料、 改厨、改厕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改造,国家就需5万亿元的投资,而实际上这个数字还是很保守的。再以小型农田水利投工这一项来看,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每年全国农民出的义务工,大致是100亿个劳动日,如果现在大家都不再出工了,按一个工10元来算,就意味着1000 亿元,这是个不小的数字。都靠国家包下来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像这种能让当地村民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农民当然应该投工投劳,这不是加重负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做好规划,转变观念,循序渐进,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多渠道引导扩大农民就业,增加收入。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