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喜看贺川变了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4911
颗粒名称:
喜看贺川变了样
分类号:
F323.6
摘要:
海原县贾塘乡贺川村,辖10个自然村,247户人家,1428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常年缺水少粮,群众的日子过得很苦。但是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工作的幵展,这里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沿着山麓而上,在一个山沟里出现了贺川村的全貌,记者看到,以往山沟中的土坯房已被一座座红砖瓦房代替了。
关键词:
民工
农村建设
内容
海原县贾塘乡贺川村,辖10个自然村,247户人家,1428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常年缺水少粮,群众的日子过得很苦。但是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工作的幵展,这里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沿着山麓而上,在一个山沟里出现了贺川村的全貌,记者看到,以往山沟中的土坯房已被一座座红砖瓦房代替了,山路上摩托车时时穿梭而过,以往晒太阳的人群不见了,不知谁家音响中的歌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该村村主任罗成宝说:“以前观念陈旧,‘等、要、靠'思想严重的村民现在开始外出打工了,不再仅仅依靠政府的救助生活了,一些游手好闲的青年这次也被组织到新疆东方石油物探公司二处2020队做季节放线工去了。你眼前看见的是我的邻居罗永有家今年刚盖的4 间砖瓦房。”“我和儿子在外务工已经好几年了,天太旱,庄稼种不成了。打工不错,这不,我去年盖了新砖房,买了摩托车,今年刚给儿子娶了媳妇,前几天又花了一万六买了一辆农用车,准备过几天让儿子开到工地上拉料去。”村民罗永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说。面对严酷的旱情,贺川村村民选择了劳务输出,平均每年都有300多人外出务工,每户至少输出1人,人口多的家庭输出4人,每人平均挣回8000余元,每年全村劳务收入近240万元。“几亩薄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时代对贺川村的村民来说已经成了历史。如今,这里住土窑和土坯房的村民已经很少了,很多人盖起了砖瓦房,骑上了摩托车。以往狭窄的小路变宽了,群众没事干串门的现象不见了。
“我'家里的'在新疆打工两年多了, 我在家种地,喂几只羊,给学生娃娃做饭。 天太旱了,庄稼种不下去,只能靠打工来生活。现在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学生娃娃的学费不用愁,比以前好多了。”村民杨成富的妻子对记者说。以前,在贺川村, 因家庭困难,很小就离开学校回家放羊的孩子很多。现在,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观念变化了,认识到了没文化的弊端,家长开始关心孩子们上学的事,尽最大可能让孩子多受教育。如今这里孩子的入学率达到93% 。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
彭红兵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