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回族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3970
颗粒名称: 中国最古老的回族寺
分类号: K928.75
摘要: 近日,笔者获悉,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李旺堡镇有一处回族寺,建造年代初步推测应在 时期或宋朝以前,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回族寺, 也是1920年海原大地震唯一幸存的建筑物之一。据史料,李旺堡名称由来历说不一,但清代和明代两种说法,有史可查: 清代之说《固原地名综录》记载:因清代陕西商人李旺经常来这里经商,后迁居此地而取名。
关键词: 清真寺 海原县

内容

近日,笔者获悉,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李旺堡镇有一处回族寺,建造年代初步推测应在 时期或宋朝以前,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回族寺, 也是1920年海原大地震唯一幸存的建筑物之一。据史料,李旺堡名称由来历说不一,但清代和明代两种说法,有史可查: 清代之说《固原地名综录》记载:因清代陕西商人李旺经常来这里经商,后迁居此地而取名。又载:李旺镇因清代设李旺堡得名。
  明代之说 《宁夏文史》(第二辑)记载:海原,在明朝设有军事营垒,李旺堡,是以大将名称代呼的。
  李旺堡历史沿革唐代唐代在李旺堡北附近设立萧关县。
  《宁夏历史地理考》萧关县条载:萧关县,县治所在原州(治平高,今固原县)北一百八十里,蔚茹河(今清水河)之西。大约在今海原县李旺堡北,清水河西岸。 ' 宋代与 宋代怀德军在李旺堡村西置胜羌寨。据《宋史•地理志》载:怀德军之“胜羌寨,东至漫移口七里,西至宁韦堡四十里,南至通峡寨八十里,北至萧关六十里”。
  李旺堡自古是交通要道,由此沿清水河西岸北行,可到达中宁(鸣沙)、吴忠(灵州);由此向北,又有一条重要的古道,为唐代通灵州(今下马关)、威州(今韦州)至吴忠的大道;由此向东七华里为磨齐隘。
  李旺堡自古就是军事重地,兵家必争。 宋元丰四年(1081年),宋军分五路征讨 , 10万之众兵败逃遁。
  元代元代李旺堡无行政建置。
  明代明代兰州卫左所移驻李旺堡, 此时 民族已在李旺河川形成并定居。
  清代清设李旺堡,李旺堡驿站,李旺河川也是较多回族居住的地方。
  民国民国时曾设李旺乡、区公所和镇。1936年红军西征时,在同心、海原东部建立豫海回族自治县,设李旺区。
  新中国成立后设立李旺区,李旺公社,李旺乡,李旺镇。
  因李旺镇有着上述古老的历史,故得知李旺镇北堡子村有一座古回族寺的消息后,笔者遂前往察看。这座回族寺位于海原县李旺堡镇北堡子村,占地面积在3亩左右,有礼拜殿1座,朝东西方向,砖木结构, 有木柱走廊。
  为什么李旺堡镇北堡子回族寺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回族寺,而且建造年代应在 时期或宋朝以前呢?首先,这座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与形态像中国的庙宇。但是, 中国庙宇的朝向是南北向的,而它的朝向是东西向,这便是回族寺大殿特有的建筑方向,足可说明不是庙宇改建的。其次,这种纯中国庙宇式的回族寺,可以说应在 时期或宋朝以前才有,为什么呢?因为, 元代成吉思汗西征阿拉伯诸国,大批的阿拉伯人及工匠被携入中国,与此同时大量被编为探马赤军的阿拉伯士兵,“随地入社”,成为本地编民,蒙古人、中亚人、西亚人大量入住李旺河川,在明代又逐渐形成了回族。如果这一时期信仰回族教的阿拉伯人也好,还是信仰回族教的蒙古人也好,他们都有纯正的阿拉伯建筑工匠,建筑风格肯定是阿拉伯的建筑风格,也可能会出现中国与阿拉伯风格结合体的回族寺,但是,这座回族寺的建筑风格直接是纯中国庙宇式的回族寺。这种纯中国庙宇式的回族寺,只有在 或宋朝才有或可能出现,故李旺堡镇北堡子回族寺建造年代应在 时期或宋朝以前,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回族寺之一。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进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