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对接"开辟山川共济新局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3782
颗粒名称:
“三对接"开辟山川共济新局面
其他题名:
2005年全市扶贫开发掠影
分类号:
D630.1
摘要:
2005年,面对严峻的旱情,我市把解决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按照“以川济山、山川共济、城乡统筹、山川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采取“产业扶贫,整村推进、 劳动力培训转移”等措施,侧重于发展山区经济。
关键词:
扶贫开发
国家机关工作
内容
2005年,面对严峻的旱情,我市把解决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按照“以川济山、山川共济、城乡统筹、山川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采取“产业扶贫,整村推进、 劳动力培训转移”等措施,侧重于发展山区经济。据统计,去年,海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35元,中宁县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378.6元,城区山区人均纯收入2346元,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全市累计脱贫人口 8350人,其中海原县6800人、中宁县350人、城区1200人。 实施人才对接——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市、县扶贫和教育部门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宗旨,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抓好教育事业, 以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坚持高标准办学和山川教育对接。据了解,中卫中学、中卫一中、市职业高中招收海原、 中宁等一些贫困镇(乡)48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就读,并举办“民族班”。对每个“民族班”学生减免学杂费、住宿费1200元,同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费,为其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另外,从城区各中小学抽调近百名优秀教师到海原贫困山区支教,带动其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施产业对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海原县西安镇园河村村民郭伟俊说:“2005年,我家的10亩小茴香共卖了1.2万元,每亩收入1200元,除去成本和其他投入,亩纯收入1174元,比种小麦强多了。”据了解,海原县西安镇园河村762户户均种植小茴香10亩以上,家家收入万元以上。 今年,我市将着力培育以城区香山, 海原县兴仁、高崖,中宁县喊叫水、白马、鸣沙为主的硒砂瓜产区,目前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万亩;以中宁大战场、海原兴仁等为中心的枸杞种植产业区已发展到3万亩;以海原为主的种草及加工产业区,人工种草已达130万亩,产品已销往周边省、县、区;以海原县为核心, 小茴香已发展到20万亩,马铃薯发展到20万亩;以香山为主的枣瓜间作区,已发展到1万亩。 实施项目对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据了解,2005年全市有27个村实施了 “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其中海原县23个村,涉及4.6049万人;中宁县3个村,涉及3424人;城区1个村,涉及517人,占全市15.83万贫困人口的31..6%。海原县抓住“整村推进”扶贫的有利时机,完成旱作基本农田建设9590亩;建马铃薯一级种繁育基地3000亩,种植马铃薯3.41万亩; 劳务培训9935人,各类技术培训1.584万人,实现劳务创收2788.8万元;铺筑乡村道路19条134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0.59千米;新建人畜饮水工程3处,铺设管道7公里,打水窖182眼,建集水场35处5200平方米;新建养殖圈棚2200座,氨化青储池1671座,投放太阳能灶200台,种植优质牧草5.74万亩。中宁县立足实际,新建圈棚140座,投放肉牛170头;建鸡舍15座,投放雏鸡7500只;建过水路面一处,修筑2.7公里长的乡村道路一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000人次。城区整合资源,投入“以工代赈”资金12万元,群众农村信用联社贷款24万元,新增压砂地2290亩; 投入资金16万元,支持发展“短、平、快” 的畜禽养殖项目,投放小尾寒羊209只、草原牧鸡2.09万只。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彭红兵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