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内蒙古男子遭遇“骗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3739
颗粒名称: 两内蒙古男子遭遇“骗婚”
分类号: D924.35
摘要: 两内蒙古男子李某和张某经“媒婆”介绍认识了中卫本地两女青年,付了不菲的彩礼后二人分别将自己的“新娘”带回家,几天后一“新娘”无故失踪,一“新娘”跑回娘家,遭遇这些后两人才意识到被“骗婚”,后悔不已。
关键词: 内蒙古 诈骗罪

内容

本报讯(实习记者张凤玲)两内蒙古男子李某和张某经“媒婆”介绍认识了中卫本地两女青年,付了不菲的彩礼后二人分别将自己的“新娘”带回家,几天后一“新娘”无故失踪,一“新娘”跑回娘家,遭遇这些后两人才意识到被“骗婚”,后悔不已。 据了解,李某和张某是同乡,去年10月初,两人经介绍人冯某介绍来到中卫相亲。 近日,记者见到自称被“骗婚”的李某, 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去年10月初, 李某经冯某介绍认识了来自海原的白某。在双方都“有意”的情况下,女方提出要彩礼3.2万元,靠做小生意维持生计的李某没多考虑,当即如数给了白某3.2万元的彩礼,并支付了冯某3000元的介绍费,第二天将白某带回了内蒙古中旗家中,没有举行婚礼, 就过起了小日子。7天后,当做生意的李某回到家时,不见了白某的踪影,打白某的电话, 不通,给冯某打电话,号码已变。情急之下,李某找到当时白某在中卫租住的地方,结果发现出租房已是人去楼空。李某告诉记者,当时也不知道白某海原的家,只知道白某在中卫租房住。他对这人生地不熟,这是他第三次来中卫,现在每天吃饭住宿花去20多元,开支不小,家那边的生意也不再做了,他就想要回自己的钱。 张某与李某有着同样的遭遇。张某经冯某介绍认识了家住市区铁路小区的刘某。在付了2.8万元的彩礼后,刘某与他共同生活了3天就一个人跑回了娘家,任凭张某怎样劝说,再也不回去。张某要彩礼,刘某就答应回去,可就是不行动。现在李某和张某还在寻找白某和介绍人冯某的下落。 编后:付了彩礼丢了 “新娘”,李某和张某两人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悔之余,他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这场“骗婚”中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二人在“成家”之前都没有领取结婚证明,其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遭到欺骗,两人也无法利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真是可悲可叹!笔者提醒大家,婚姻大事切不可“投机取巧”,只有按照法律程序办事,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凤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