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淖尔箭古战场凭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3577
颗粒名称:
淖尔箭古战场凭吊
分类号:
G275.1
摘要:
冬日的阳光下,寒风凛冽,我驻足在淖尔箭古战场的遗迹上, 思绪悠悠,透过历史的时空,眼前复原出780年前那场惨烈而真实的战争场景。1225年7月,淖尔箭上空阴云密布,在阵阵沉闷的雷声里,淖尔箭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山川沟壑里旌旗猎猎,战鼓雷鸣,尘土飞扬, 喊杀声、马蹄声在刀光剑影里纷扰杂乱。
关键词:
古战场
历史档案
内容
冬日的阳光下,寒风凛冽,我驻足在淖尔箭古战场的遗迹上, 思绪悠悠,透过历史的时空,眼前复原出780年前那场惨烈而真实的战争场景。
1225年7月,淖尔箭上空阴云密布,在阵阵沉闷的雷声里,淖尔箭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山川沟壑里旌旗猎猎,战鼓雷鸣,尘土飞扬, 喊杀声、马蹄声在刀光剑影里纷扰杂乱。蒙军在呐喊声中攻到了堡墙下的堑壕边,只见夏军阵营里滚出一个上身裸着的汉子,手提鬼头大刀,冲入敌阵,一阵砍杀声后,蒙军退了下去。远处的山头上,蒙军统帅孛鲁端坐在高大的战马上静观着战局的变化,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回想去年9月和今年2月,两次攻打淖尔箭都被夏军打得大败, 损兵折将,好不窝囊。这次从西安州(今海原县西安镇)、打拉池 (今甘肃白银红会镇)调集3万军士已把淖尔箭围了个水泄不通,攻打了三昼夜。胜局在握。淖尔箭的堡寨内,夏军将领李亦庆看到恶战三昼夜后的1.8万多军民死伤惨重,人困马乏,便下达了不分男女老少,军民全部上堡寨死守的命令。他清楚败局已定,不可挽回o下午,天降大雨,泥水中,蒙军合力围攻到了堡墙下。堡墙上淖尔箭的男女老少在如蝗的飞矢中,用石块、 砖头做最后的防守。大雨滂沱,杀声震天。孛鲁下令:天黑之前必须拿下淖尔箭。李亦庆鼓励全体军民死守到天黑伺机突围。攻防转换, 蒙军用飞钩软梯跃上了堡墙。夏军退回内寨。血色黄昏中,李庆亦下令宰掉剩下的战马,砸毁兵器什物,军民一律自尽以谢皇恩。在蒙军的进逼中,他向着北方,迎着漫天晚霞,缓缓举起战刀自刎。蒙军在他倒下后攻进内寨。入夜,淖尔箭的山川沟壑里尸体横陈,狼籍一片,除偶尔的马鸣外,一切都归于沉寂。
淖尔箭古战场在今海原县徐套乡境内,整个战场宽约1公里, 长约1.25公里。据史料记载,淖尔箭曾是 国南部制造兵器,特别是制造当时战争中威力较大的射石机、撞城器、喷火油器、弩炮等的军事重地, 曾长期派重兵守卫。从1205年夏成吉思汗第一次征 以来至1224年秋发动第五次征 的战争,每次战争 都 “见风使舵,打不过时,派人求和割地献女纳贡,恢复元气后,又不老实”(成吉思汗语)。双方互有胜负。1224年秋天,成吉思汗在攻金、征花刺子模的同时,派大将孛鲁率兵第五次出征 。根据以往对 战争的经验,采取了 “由远及近,以迂为直,先除羽翼,后攻腹心,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出兵的线路为先西后东,先南后北。淖尔箭是蒙军主要攻击的 要地之一。淖尔箭的失守, 失去了南线屏障和兵器供应基地,蒙军打开了进攻 的南大门。1227年6月,末代夏主李□见大势已去,州城尽失,开中兴府 (今银川市)城门出降, 灭。两个月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陨落在六盘山区。
时间随风逸去,历史已成云烟。历经近800年,踏访淖尔箭古战场,眼前遗迹斑斑:堡墙已颓废为一道土垄,房屋建筑的残迹依稀可见,窑洞张着口排列在山的四周。只有那些或地上或地下的人骨马骨昭示着那场战争的惨烈:不少的人头颅骨及腿骨上都留有被利刃砍开的缝隙及铁箭洞穿的窟窿。一个马的头颅骨在阳光下泛着白光,想当年这头骨上定是肌肉丰美,毛色光滑,眼里闪着奋进的光芒和将士们一起驰骋于淖尔箭的战场上。这里还能找到冶铁的炉渣,铠甲的残片,生活的炕灶,砖瓦器皿的残片…… 淖尔箭之战只是蒙夏交战中的一幕,是中国漫长战争史上的一节。“一将功成万骨枯”,淖尔箭遭遇了历史的必然和偶然后归于历史的沉寂,历史的脚步从这里继续向前,但这里呈现出的战争的血腥、杀戮和残酷反衬着和平的珍贵。
“……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在淖尔箭古战场上,我思绪悠悠, 想了很多很多……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黑占财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