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题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3362
颗粒名称: 《三人行》题记
分类号: I267.1
摘要: 我在《鲁海拾零》后歇息,奇异地发现了 “三人行”的足迹。 何以在这时候出现在这一领域?想必曾与迅翁交往,有过某种机遇或际遇?至少沐浴过先生的光与热,受其作品影响、 精神砥砺?
关键词: 随笔 文学作品

内容

我在《鲁海拾零》后歇息,奇异地发现了 “三人行”的足迹。 何以在这时候出现在这一领域?想必曾与迅翁交往,有过某种机遇或际遇?至少沐浴过先生的光与热,受其作品影响、 精神砥砺?由此开始追寻,锲而不舍,探索觅迹。就在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终于赶上了这支“文化苦旅”。 这便是《史学家尚钺》、《摄影家沙飞》、《国画家黄胄》,与其同志同仁、弟子和再传门弟。 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天涯海角相遇,朝着真、善、美的方向结伴远行,彼此毫无血缘关系……我高兴地迎了上去,频频招手,直述心意。 他们已疲惫不堪,仍互相搀扶着,关照着,激励着,迎着落日余晖,一步步艰难地向前走去。 冥冥中依稀记得,道别的话唯有一句:“我们留下了作品,此后销声匿迹,毋庸张扬吧,历史老人是公正的!” 瞬间风沙弥漫,尘埃突起,先哲们随即在暮色苍茫中逝去……原来是一个梦啊,古老而难解的梦幻梦吃!然而,梦醒后再也不能睡息,当然也无法终止想象,更无法抑制构思的创作欲。我下工夫发奋去读他们的作品,读他们的苦难,读他们的求索,也终于读懂了他们的存在与皈依。
  我们逐渐认识了,成为精神上的忘年交,感悟中的师生谊。 我被他们的故事震撼了,慨叹“生的洗雪,死的洗礼”,故在闲暇之余,常常想到壮歌与悲剧。 我清醒地自知:脑海里贮存的造型设计,不可能逾越理性与情感的酝酿孕育, 尽管痛苦而又漫长,但努力也并非徒劳, 更不会遥远无期!心灵的感召是无穷无尽的。 十年后的一个夏天,我乘北戴河“创作之家”度假余隙,转道京都走访了他们的后裔。 晤谈中加深了原有的印象,拟稿时迸发出新的动力。 朔方的又一个无眠之夜,遥望星空的明月,仰天浩叹中旧梦重忆。 这批学人不正是鲁迅先生赞扬的“中国的脊梁” ?— 他们不但经历了人生的沧桑,人生的沧桑又渗透其作品,于是衍生了史的沧桑,影的沧桑,画的沧桑,无尽的沧桑造化出涅槃中再生的凤凰! — 他们的躯体是卑微的,灵魂却是高大的:不为穷所困,不为难所移,不为时所趋,不为势所屈,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乞,乃是植根于劳苦大众的知识群体! —他们从风里雨里过来,风里雨里走去,风里雨里目视前方,风里雨里岿然挺立,即使回归到“学术”本位,一纸文书带来的也只有悲怆一笑,却没有无声哭泣!——他们敢于“直面人生”,从不曲学其乐融融(剪纸)又满足又放心。她隐隐觉得,要说坏,自己是更容易比他变坏的,她知道自己心里有一些火一样野烈的东西,有一些冲动需要她压伏着。好在自己是个女的,眼界窄,机会少,她想她要是像耶尔古拜那样骑了摩托车到处做生意,况且生意也还不错,那会怎么样呢?有一年家里请来个剪果树的,竟是乡园艺站的,戴着眼镜,总是习惯性地把挡在镜片上的长发捋上去。他有些拘谨,说话时似乎不情愿让人将他看着。这就使她对他有了一种特别的兴趣。女人总会打问一些女人感兴趣的问题。她很快就得知他还没有结婚,虽然毕业两、三年阿谀,就在“正位”后也依然是直冲冲的白发,山岳般的黑脸,硬朗朗的辩白,矗立着的身躯,足以使权术者、媚俗者、伪巧者们颤抖不已! —他们可谓“生蒙冤难,死备哀荣”,而所企盼的难道仅仅是平反、昭雪、 正名、归依?用本人的话说:“人世间需要文化,文化人只需要礼遇。”无所苛求,仅此而已!那么“尊严”呢?他们无可言说,缄默不语。
  但正是神圣的文化尊严,牵动了我们两代人的心弦,禁不住为之啸鸣、啸吟,为之啸哦、啸啼。 假如没有那么多坎坷,假如没有那么大劫难,假如上帝早一点微笑,假如生存空间得以扩展,假如有限生命可以稍稍延长,科学的殿堂与艺术的故宫岂不更加辉煌绚丽?尽管三位巨匠的身世、阅历、专业、志趣各异,但其精神、人格、文品、艺德却又相一,以“殊途同归”概观而论,想来大抵适度、适宜。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笔者与大师们未谋一面,当然算不得及门之弟。但从求学、敬业、做人的角度而言,谁又能否认先哲们不是我辈的师表旌旗?文章千古事,忧患心相系。 我的纪实权当我的祭礼,虔诚地奉献给三位在天之灵,愿他们含笑九泉、地下安息:我心中圣洁的丰碑矣!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魏若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