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上的中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3098
颗粒名称: 近现代史上的中卫
分类号: K25
摘要: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中卫知县郑元吉编修的《道光续修中卫县志》完成,成为中卫第二部地方志史。咸丰二年(1853年),中卫发生大地震,应理书院被震毁;咸丰四年,知县封景岷应乡绅所请,筹款进行了重修。清同治五年(1866年)6月,马化龙回民义军再次攻打中卫时,被甘肃傅军小统领黄开榜率军击退后,开始撤奔中卫香山。
关键词: 近代史 中卫市

内容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中卫知县郑元吉编修的《道光续修中卫县志》完成,成为中卫第二部地方志史。
  咸丰二年(1853年),中卫发生大地震,应理书院被震毁;咸丰四年,知县封景岷应乡绅所请,筹款进行了重修。
  清同治五年(1866年)6月,马化龙回民义军再次攻打中卫时,被甘肃傅军小统领黄开榜率军击退后,开始撤奔中卫香山。 香山居民闻回军至,纷纷逃上香山寺避难, 被回民军围困山上。12月,陈中孝率民团前往救援,与回民军战于赵麻井。次日天降大雪,民团火枪受潮不燃,士气大落,勉强赤膊上阵,被回民军杀得大败。这场搏杀双方死亡甚众,尸横遍野无人掩埋。直到民国七年(1918年),才由香山寺主持与地方人士捡骨丛葬,并建“万骨塔”以记之。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4月,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有名的“公车上书”事件,当时上书者当中就有一名中卫籍举人,名叫黄允清,全宁夏籍举人也仅有黄允清一人在上面题了名。
  清朝末期,中卫水运发达,盐业兴盛。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甘肃省当局承租中卫察汗布鲁克盐池,每年付池租一万两白银,并在中卫和一条山分别设立了官运局,每年将该地所产的食盐定额运6万驮, 按中卫储六成、一条山储四成的比例进行收仓储存,再由各路盐商到两局批购行销全国各地。1917年,3名比利时人与中国盐务人员商定,将中卫盐务局由新墩搬迁至莫家楼,4年后建成使用,第一任局长由比利时人担任。盐业的兴旺极大地促进了中卫水运业的发展,仅中卫下河沿到镇罗的百公里河段就有十多处码头,莫家楼码头更是热闹非凡。
  民国九年十一月初七(1920年12月16 日),海原发生8.5级强烈地震,波及面积 170万平方公里,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湖南、安徽、四川、青海、河南、察哈尔、绥远等 12省区有感,西北50多县受灾,死难20多万人,压毙牲畜无数。仅海原县就死亡7.36万人(占全县人口的59% ),羊60余万只,倒塌房屋2.69万间、窑洞2.67万孔,时称“海原环球大震”,至今尚有震劈古柳等遗存。
  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14日,孙连仲部手枪营发生兵变,部分变兵窜入中卫,将时任中卫县长的吴福申及中卫商会会长劫持到东关店内,要挟要2万块现大洋,后被冯建忠、梁振邦率领的香山民团击败,救出了被劫人员。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谢子长、杜润生领导的陕甘工农游击队在海原和中卫香山一带活动。受其革命思想影响, 香山人刘安国、孙绍堂等参加了游击队。 1936年,红军长征途经甘肃靖远时,黄镇所部派人到中卫香山深井、冯庄、梁水园等处筹粮,乡人多有随军而走者。
  史海浩瀚,难以尽述,文中所记,沧海一粟,浅陋之处,尚请方家指正。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玉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