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硬件设施盼改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2688
颗粒名称: 东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硬件设施盼改善
分类号: TU984
摘要: 始建于1987年的城区东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从最初的栅栏封闭式露水市场,发展成为我市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在市场交易高峰期,人流量最多可达3万余人次。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批发市场

内容

始建于1987年的城区东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从最初的栅栏封闭式露水市场,发展成为我市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在市场交易高峰期,人流量最多可达3万余人次。 2003年,该市场的交易额为3500万元,2004年交易额达到7000万元,今年到目前交易额已达9000万元,预计年底可突破亿元大关,呈逐年上升态势。然而,就是这个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其繁荣光环的背后却存有一些抹不去的尴尬与无奈。市民、商贩和菜农普遍反映:该市场地面破损严重,卫生条件恶劣,大部分菜农都露天经营,硬件设施急盼改善。
  硬件设施盼改善近日,笔者来到东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看到该市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但是地面坑洼不平、积水结冰的现象随处可见。一些地方由于破损严重,行人不得不绕道而行。偌大的市场仅有两座大棚用于蔬菜销售,大部分菜农都露天经营。一遇刮风天,尘土飞扬,经常弄得买菜的和卖菜的灰头土脸。笔者走访时,菜农普遍反映:该市场条件差, 地面坑坑洼洼,尘土随风起,夏天一滩泥,冬天一窝土,遇上下雨天,摆放蔬菜的摊位就会积水,需要将水泼掉,才能做生意。但由于摊位前地面泥泞不堪,许多顾客不愿光顾。还因大棚太少,夏天热的时候没地方遮阳,下雨的时候没地方避雨,蔬菜也跟着遭罪。一位卖生肉的摊主告诉笔者,肉类食品需要新鲜卫生,他每天营业之前,先要向地上洒水,否则,一刮风就会影响生意。一姓李的顾客告诉笔者,她每天都来这买菜,这里的环境真让她不堪忍受,一遇风天,整个人都成土的了,菜就更不用说了。由于地面破损严重,稍不留神,就有栽跟头的危险。菜农们盼着有关部门能将地面整修一下,多建几座避风挡雨遮阳的大棚,他们的经营环境好了,顾客也就会更满意。
  你说我说未见行菜农的呼声有关单位听到了吗?笔者向东园村办公室主任了解情况。他告诉笔者,东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于1987年, 当时属中卫县工商局和东园村联办的企业。2004年底,东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成为东园村的集体企业后,就由东园村负责市场硬件设施投资与维护,但该村接收不久就承包给了个人,并在承包合同中规定,大的投资项目由村里出资,卫生、排水等投资由承包人负责。目前,村上已经向市场投资了30多万元,为市场修建了两座大棚和一个仓库,而承包人每年交给村上的承包费才25万元,对于村上来说,已经出现了亏损。 笔者随后向东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承包人李文勇了解情况。李文勇告诉笔者,承包该市场以来,他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市场规范程度有所提高,经营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但是,市场硬件设施还比较薄弱,虽然市场逐年更新了一些设施,但由于资金短缺,市场硬件设施远远滞后于市场发展速度,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市场地面凸凹不平,浮土遍地,给经营者和消费者带来了许多麻烦,要是遇到雨雪天气,地面泥泞, 简直无法经营,这也直接导致了市场卫生条件恶劣。虽然每年投入3.3万元用于改善卫生条件,但效果不太明显。他告诉笔者,他和东园村签订了承包合同书,该合同中有一条明确规定:大型固定资产维修,设施改造(包括地坪、仓库、大棚、线路改造)由东园村负责。
  其他部门也无奈随后,笔者又向位于东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内的郊区工商所了解情况。解志铭所长告诉笔者,他们对市场目前的状况也很无奈,对市场硬件设施的投资他们更无权干涉,只能对市场起监督和协助管理作用。自中卫市成立以来,中宁、海原县及周边省市都有经销商在东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采购,可以说,东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中卫市对外的一个窗口,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卫市的整体形象。但是市场目前硬件设施陈旧老化已成为东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一个致命的“瓶颈”,也直接导致了市场经营环境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如不加大改善力度,硬件设施跟不上,市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受损。他们曾多次向东园村建议,应尽快改善硬件设施。但是,东园村一直没有采取措施。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冯博文
责任者
闫海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