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中部干旱带上的绿色丰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2432
颗粒名称:
中部干旱带上的绿色丰碑
其他题名:
中卫市发展硒砂瓜产业述评
分类号:
F307.1
摘要:
破一道难题,亮一片天地;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在解决中部干旱带发展难题上,压砂硒砂瓜产业幵辟了新天地,是我市干部群众认识和实践双重突破的结晶。
关键词:
中卫市
种植业
内容
破一道难题,亮一片天地;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在解决中部干旱带发展难题上,压砂硒砂瓜产业幵辟了新天地,是我市干部群众认识和实践双重突破的结晶。这一产业被称之为中部干旱带上的又一场深刻变革和革命,是中部干旱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不论人们对压砂硒砂瓜产业自身之内和自身之外的实践意义做怎样的概括和描述,但其包含的人本、民本思想却毋庸置疑— 发展压砂硒砂瓜产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中部干旱带上的几十万回汉人民找到了一条新的生存之路、 发展之路、致富之路。 辩证认识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相对的优势,没有绝对的劣势,且优势和劣势常常可以相互转化,而这种转化首先来自人们实践基础上认识的突破。 如何统筹山川,和谐发展,是新中卫崛起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占中卫市版图面积近三分之一的中部干旱带沿香山地区, 常年生活着包括城区香山乡,中宁鸣沙镇、喊叫水乡,海原兴仁镇、关桥乡等在内的10多万回汉群众。这里干旱少雨,丘陵纵横, 砂砾遍野,生态恶劣,“靠天吃饭”,属“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带”。
那么,和中卫川区相比,处于发展的劣势中部干旱带沿香山地区群众的出路在哪里?群众在艰难地探索着,领导在苦苦地思考着!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干旱带上的群众百年来一直不懈地尝试着各种旱作种植模式,以期在对“旱资源”转化的过程中实现“旱劣势”向“旱优势”的跨越, 压砂瓜就是群众在“转化”实践中的创造之一。 石头缝里能长出高品质的西瓜,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香山地区干旱少雨,山地开阔,曰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砂砾资源丰富……这些特有条件加上群众创造性的组合造就了压砂地里不仅能种出西瓜,而且品质好。市人大农环委《发展山地压砂瓜大有可为》的调研报告认为,发展压砂瓜是对沿香山地区旱资源、光热资源、砂砾资源的最好利用。海原县县委副书记黄继红对记者讲,压砂瓜不仅能够有效增加生活在干旱带上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通过“以砂治沙”来改善生态环境。
“压砂硒砂瓜是中部干旱带上的山区群众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创出的一种旱作种植模式,但多年来由于缺乏资金、政策、 技术等原因,产业规模小,山区群众受益很少!”市委书记刘云如此分析总结,其言下之意很清楚一一借鉴好经验则少走弯路,推广好做法则受益更多!建市后,市委、市政府尊重群众意愿,总结群众经验,把发展压砂瓜作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使全市的压砂硒砂瓜面积有了很大发展,到去年底压砂面积累计达到29.5万亩。去年9月到今年5月,50年不遇大旱的严峻考验也再次证明了发展压砂瓜的可行性一总产2.1亿公斤,总收入1.2亿元,亩均收入350元, 瓜农人均收入2500元!海原县高崖乡红古村村委会主任赵志章曾对记者算对比账说, 今年该村的硒砂瓜每亩最高收入2000元, 最低700元,而水地除去成本最多收入500元,他感慨地说:“真是山不转水转,现在2亩水地也换不走我1亩压砂地!” 山不转水转!也许这是对“旱资源”转化的最生动诠释。对这一重要转化的评价,自治区领导韩茂华和赵廷杰分别称之为“中部干旱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和继封山禁牧后“中部干旱带上又一场深刻的变革和革命”。 有规模才有优势,有特色才有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产业集群的优势。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中部干旱带上的问题解决了,中卫市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行走在发展的大道上?中宁县喊叫水乡白圈子村连续3年没有下雨,没有种过庄稼。今年这个村种压砂硒砂瓜4800亩,收入115万元,亩均收入240元。当地百姓形象地称发展压砂瓜为“拔穷根的工程”、“造血工程” 。那么如何让这一 “拔穷根的工程”、“造血工程”发挥更大的效益和作用?向规模要效益,铸特色成品牌,提升中卫市域经济竞争力!市委、市政府一幵始就将这一工程置于市域产业层面来谋划。 严格意义上讲,在中卫设市前,压砂硒砂瓜还不能称之为产业,最多也只是县域产业,而不是区域(市域)产业。因为,是产业就要规模经营,甚至是打破地区界限的规模经营——那时压砂硒砂瓜种植最集中的中卫县香山地区只有10万亩。 产业的做大和做强,离不开群众的参与,也离不幵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在前不久于我市召开的全区农业特色产业现场观摩会上所讲:对欠发达地区来讲,自我发展能力还比较弱,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如果光靠市场,光靠群众自发发展,做大做强一个产业是很难的。 自去年下半年幵始,市委、市政府就按照“面向大市场、建设大基地、形成大产业”的思路,确立了压砂硒砂瓜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05年底,压砂硒砂瓜面积达到50万亩,使中卫市的香山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压砂硒砂瓜基地;到2008年达到100万亩,把中卫建成“中国压砂硒砂瓜之乡”,让压砂硒砂瓜成为宁夏的“王牌”优势特色产业。 为进一步做大硒砂瓜产业,8月23日, 市委书记刘云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市发展压砂硒砂瓜产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压砂任务,提出到11月底全市完成新增压砂地20万亩,使全市的压砂地面积达到50万亩。会后,市、县、乡(镇)三级党委、政府积极行动,精心部署,迅速掀起了压砂热潮。到11月14日,全市已完成新增压砂面积15.6万亩,占总任务的86.5%,其中海原县比计划提前25天完成完成了新增4.5万亩的压砂任务,预计到11月底可超额完成5000亩。在压砂工作中,由于政府扶持引导有力,群众认识到位,农民的压砂积极性非常高。市委书记刘云说,今年较好的种瓜收成让山区群众尝到了甜头,极大地调动起了群众内在的自力更生、发展致富的积极性, 改变了祖祖辈辈“等、靠、要、熬”的懒惰思想。海原县高崖乡农民马俊海,今年不仅将自己撂荒多年的100亩旱地全部压了砂, 还承包了别人的70亩地也压上了砂,准备大干一场。该乡甚至还出现了农户想压砂却无余地可压的局面。 为进一步做强压砂硒砂瓜产业,市委、 市政府一开始就把硒砂瓜的营销和品牌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考虑。为把千家万户的瓜农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今年全市共组建专业协会10个,农民合作组织6个,成立硒砂瓜流通服务公司7家,在浙江、海南、深圳等地设经销网点33个,使中卫的硒砂瓜远销上海、重庆、深圳、厦门、成都等20多个大中城市,且每公斤价格比往年高出0.2元。正如自治区副主席赵廷杰所说,集中连片,市场运作,规模越大,销路越畅通。同时,为提高压砂硒砂瓜的市场竞争力,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标准化生产,引进推广了 10多个硒砂瓜新品种,在主产区设立了 8个农技服务点,注册了 “香山硒砂瓜” 商标,而且,我市出产的硒砂瓜被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实现了中卫硒砂瓜种得多、 种得好、销得出、销得好的良性循环。 路已找到不怕远!从群众无意识的自到市委、市政府有组织、有意识地大力推进中卫的压砂硒砂瓜产业正在做大做强,中卫市的发ME细着激情的跨越,中卫市的人民正在宁夏的中部干旱带上大手笔书写着必将载入史册的绿色丰碑!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刘乙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