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时期的中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1993
颗粒名称: 唐宋元时期的中卫
分类号: K901.9
摘要: 隋代在今中卫设丰安县,属灵武郡管辖,后因战乱,丰安城被毁,县治一度移到今中宁鸣沙镇。 唐中宗年间,突厥入寇,攻占了鸣沙镇。唐神龙二年(公元706 年),“移治废丰安城”(《旧唐书•地理志》),将县治又重新移了回来。
关键词: 历史地理 唐宋元时期 中卫市

内容

隋代在今中卫设丰安县,属灵武郡管辖,后因战乱,丰安城被毁,县治一度移到今中宁鸣沙镇。 唐中宗年间,突厥入寇,攻占了鸣沙镇。唐神龙二年(公元706 年),“移治废丰安城”(《旧唐书•地理志》),将县治又重新移了回来。
  五代至宋元,中卫战事不断,正如史书中所说“中邑自五代迄宋,沦入 ,荒灭不可考 .(据乾隆《中卫县志》序)”。当然,所谓的“荒灭不可考”并非真的不可考,而是说北宋在这里的统治未能得以长久,当时的中卫更多地处于北宋与 的拉锯式争夺中。这期间有3件大事, 史书中还是作了详细的记载的。
  一件是发生在宋神宗年间的宋、夏大交兵。北宋元丰四年(1081 年), 国主秉常被母梁氏所囚,致使国内大乱,宋神宗见有机可乘,便命李宪出熙河、 种谔出鄜延、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王中正出河东,五路并进,大举征夏。其中泾原副总管刘昌祚带领的5万大军一路北上, 在磨脐隘(今中卫清水河西岸) 一带,与 梁大王率领的10 万大军相遇。梁大王凭险据守不出,刘昌祚臂挟盾牌,手提利刃, 奋勇登先,夏兵抵敌不住,开始后退,刘昌祚乘机挥军夺了关隘,追击20里,斩杀夏军首领没罗卧沙、监军使梁格嵬等15名高级将领,俘获统军侄迄多埋等 22人,斩首1700多人,大破 军。随后又进兵攻占了中宁县鸣沙川,缴获了 军大批的窖存粮食、军资后,直逼灵州。当时灵州城守军来不及关闭城门,先头部队夺门而入,却因内部争功(高遵裕妒忌,怕刘昌祚独成大功而派人制止)被迫撤军,未能扩大战果。这便是北宋统治者及史学界广为张扬的“元丰战绩”。中卫境内的 “大战场滩”似乎正由此得名。
  第二件是元昊建避暑行宫。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八月,元昊新纳一妃,名没移氏,极其宠爱,遂于海原天都山营建七座宫殿,壮美华丽,各种府库馆舍一应具备, 整日与没移氏饮酒作乐。宫殿遗址至今尚存,当地称“昊王避暑行宫”。
  第三件是蒙古兵由中卫攻灭 。蒙古铁骑在久攻 不取后,便转道由西线进兵,却屡屡得手。早在南宋开禧元年(1205 年)三月,成吉思汗就借口 国接纳了蒙古仇人赤刺合,发兵攻破了河西力吉里寨(今中卫),但并未长期占领,只是掠其居民及牲畜而去。南宋宝庆元年(1225 年),蒙古兵再次越过沙陀(今中卫沙坡头附近,当时这里是通西北诸省的必经之路)至黄河九渡, 攻占了力吉里寨,从而一路东进, 最终灭了 。
  在元中统元年(1260年)九月,忽必烈自灵武西渡黄河过应理城,至甘州与阿兰答儿会合。至元元年(1264年)五月,忽必烈命张文谦行省 、中兴等路,郭守敬为诸路河渠提举、董文用为行省郎中后,发动居民浚大、支渠 70余条,开垦诸州水田,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蜘蛛等渠得到浚修。 又在河中置船恢复漕运,拽船上探河源。四年(1267年)七月,开通设立中兴至东胜黄河水驿10 站,应吉里州为首站。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玉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