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中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1826
颗粒名称: 秦汉时期的中卫
分类号: K232
摘要: 春秋时期,中卫“羌戎杂居”,更多地处于游牧民族的统治之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卫南山台狼窝子坑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古战场墓葬群。出土的文物多为车马器和刀剑等兵器,反映出当时“金戈铁马”、战事不休。尤其是墓葬中出土的两把“铜柄铁身剑”,更说明这里也是人类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之一。
关键词: 秦汉时代 中卫市 历史

内容

春秋时期,中卫“羌戎杂居”,更多地处于游牧民族的统治之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卫南山台狼窝子坑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古战场墓葬群。出土的文物多为车马器和刀剑等兵器,反映出当时“金戈铁马”、战事不休。尤其是墓葬中出土的两把“铜柄铁身剑”,更说明这里也是人类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之一。
  据《史记•秦本纪》载:秦襄王七年(公元前771年)春,西戎犬戎与申候伐周,杀幽王于骊山脚下,迫使其东徙雒邑……周命秦“逐戎,即有其地”。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272年),秦出兵击溃义渠戎,开始设官治地,先后分置了陇西、北地、上郡,中卫属北地郡,开始纳入“王化” 。
  秦统一后,派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伴之以向四周疆域的扩张,首先使匈奴失去了水草肥美的河套草场;楚汉相争时,“马上行国”的匈奴又乘机收回了河套牧地(包括今中卫辖地),并将兵锋直指中原……可见,秦汉时期河套地区及漠南草原成为秦汉与匈奴的交战地,直到汉匈和亲,情况才有所好转。 这种你来我往、拉锯式的争夺战及和亲政策的实行,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流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最终构成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 年),为了防御匈奴,在西北筑起了西起临洮、由兰州经中卫西北接贺兰山北趋阴山直达辽东的万里长城,中卫始称“边塞”,成为历代王朝在西北设防的前哨,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汉武帝时期, 多次用兵匈奴,并移民70万到河套以南的广袤土地上屯耕垦地、修渠灌田,中卫开始有了灌溉农业。中卫境内的蜘蛛渠(今美利渠)即修建于此时。如今,中卫黄河以北的20多万亩田地都仰仗美利渠灌溉,可以说,没有美利渠,就没有中卫的引黄灌区。
  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 114年),汉庭在北地郡西南设立安定郡,并置眴卷等县,中卫属眴卷县。中卫设县由此而始。
  东汉末年,凉州督军郭淮的部将胡元良受人煽惑,自树旗帜,割据一方,反叛朝廷,并截断了义渠戎通凉州的通道。建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十月,汉献帝派大将夏侯渊由安定(郡治在今固原)带兵西进凉州平叛,途经中卫西沙山时,中伏被困,大军断粮缺水, 面临被歼危险。后经当地土人指点,在沙山下挖出一泉,为鼓舞士气,假托观音菩萨用银盘取天上银河之水解救大军,汉军士气大涨,一举平息了叛军。后来人们便将此地称作银盘水,唐宋时期此处修筑过军营(西营盘),故又称 “营盘水”。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玉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