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1693
颗粒名称: 一座城楼
分类号: I207.7
摘要: 当一座城楼与一个国度几千年的文明史相关、 与一个古老国度的新生联系在一起时,这座城楼就不是一座平常普通的城楼了,那是一座丰碑。包含帝王深刻寓意、 凝结人们智慧汗水的叫做天安门的城楼,看到的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度随着东方日出和五星红旗的冉冉上升在龙腾虎跃。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文学作品

内容

当一座城楼与一个国度几千年的文明史相关、 与一个古老国度的新生联系在一起时,这座城楼就不是一座平常普通的城楼了,那是一座丰碑。包含帝王深刻寓意、 凝结人们智慧汗水的叫做天安门的城楼,看到的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度随着东方日出和五星红旗的冉冉上升在龙腾虎跃。当一个向往已久的游子,终于迈过新世纪的门槛登上这座城楼,打量着红墙黄瓦时,那种感觉不是在一座城楼上,而是站在漫长而悠久历史的制高点上俯视,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犹如绵延起伏的山梁,忽高忽低, 不到尽头,更犹如长安街彻夜不眠的灯火闪闪发亮。 这是一座不同寻常的城楼。历代的帝王们,穿着长袍,迈着得意的步履,曾从城楼的正门进出于皇宫;皇帝治理天下的诏书在城楼上宣读,又从城楼上分送各地。这座城楼, 成了至高无上皇权的象征。承载着帝王震撼天下的脚步,演绎着朝代更替的秘史,目睹着皇宫的富丽豪奢和城外百姓的艰辛。当一个伟人在1949年登上这座城楼,并用浓重的湘音宣布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新国体的产生时,那声音从城楼上传向眼前的广场,传向四面八方,令世界为之震动。从此,这座城楼上永远飘扬着一面旗帜,高悬着一个图案,张贴着一幅画像。城楼从此成为一个文明古国新生的象征,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这座城楼终于从帝王的手中回归于人民,不再令人神秘异常,不再令人望而却步。城楼犹在,帝王们的脚步随着历史远去了,帝王们出逬于城楼的浩荡队列也早已成为一种礼制而载于发黄的典籍之中,如果是一位历史老人,这座城楼不知要向人们诉说多少故事。 也许是城楼的高大巍峨、墙体的厚重结实,曾挡住了紫禁城文臣武将们的视野与目光,阻隔了外界的声音,当外国列强在凶猛地逬行着工业革命时,城楼下紫禁城里的王公大臣们仍在陶醉于古时的辉煌与灿烂, 陶醉于疆域的博大、江山的固若金汤,陶醉于大清国的不可一世,仍旧做着延续皇帝的美梦。列强的利舰火炮打破了紫禁城的宁静,也终于使紫禁城里的人明白,这座高大的城楼连同与之相连的红墙,使一个文明古国远远地被世界甩在了后面。 也许是负载着历史的城楼在人们心目中太凝重了, 或许是中国人有着天生的忠君思想,这座城楼在新生的国度里也只能作为一种象征而存在于人们心目之中, 没有人奢望能像一代伟人那样登临其上,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这是时代的局限。 当改革幵放的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时,这座城楼以她华美富丽的建筑,以她的雄伟高大和博大气魄欢迎着一个个普通民众的登临。人们的目光终于透过城墙的高大巍峨看得更远更宽阔,人们在城楼上看着一个步入新时代国度的繁荣,看着一个觉醒的民族的腾飞, 寻找着一种感觉,重温着一种幸福,领略着一种气势, 幸福自豪感不言而喻。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拜学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