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追梦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1687
颗粒名称: 他乡追梦人
其他题名: 呼和浩特市中卫籍务工人员掠影
分类号: F241.22
摘要: 为了考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劳务市场,同时对已在那里工作的中卫籍务工人员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回访,9月21日,记者随同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余海云一行前往呼和浩特市,目睹了许多本地务工人员艰辛的生活场景,也被他们自强不息、他乡创业的精神所打动。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人员流动

内容

为了考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劳务市场,同时对已在那里工作的中卫籍务工人员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回访,9月21日,记者随同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余海云一行前往呼和浩特市,目睹了许多本地务工人员艰辛的生活场景,也被他们自强不息、他乡创业的精神所打动。 去呼和浩特市打工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若无他人介绍, 根本无法辨认他们都来自中卫。 一番言语之后才发现,在他们身上有一个无形的、共同的东西: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们从来没有向命运低过头。这里,暂且把这群值得尊敬的人称之为——追梦的人。常秀英:闯出自己的天空9月21日,在中卫市劳动就业服务局的帮助下,常秀英等来自我市不同地方的13个孩子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始新的旅程。她们年龄都在18岁左右,稍显稚气的眼神透出对一切事物的好奇。9月22日早晨7点到达呼和浩特市后,一下火车,小姑娘们就被呼市的美丽风光所吸引:湛蓝的天空,高耸的楼群……“这不就是我所渴望见到的大城市吗?”姑娘们一扫旅途劳累,互相表达着心中的喜悦。在踏上这片土地的一刹那,常秀英就暗暗下定决心, 要用自己的努力在这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常秀英今年刚从宁夏机电工程学校毕业,是这次一块来的姑娘中学历最高的。在这之前她曾在银川跑过化妆品业务,本来在家里人的帮助下,她可以找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但是她放弃了。 常秀英告诉记者,她要用自己的努力来赢得别人的尊重。记者问她是否觉得屈才时,她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说:“什么事都得从最基础的做起,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8时30分,常秀英一行来到了汉鼎光电(内蒙古)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台商独资企业,主要生产DVD及相关配套产品,现有员工4000多人,其中来自中卫的务工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初见记者,该公司的人事课长赵娟就对来自中卫的员工给了这样一个总体评价:“中卫来我们这里的人比较稳定,工作认真负责,能安下心来把这份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听说又要从中卫来一批务工人员,工作人员早早就等候着了。见面后他们显得非常热情, 领着新来人员吃饭、填表、买铺盖,不一会工夫就把一切都安置妥当了。 常秀英宿舍的隔壁住着前一天刚到这里的七八位中宁姑娘, 屋子收拾得很干净,见到家乡的人,这些姑娘显得异常兴奋,都争抢着告诉记者初来这里的感受, 从她们开心的笑脸上完全可以感受到她们已经融入到这个公司了。临走时,她们还嚷着要拍照, 并让记者带回她们在这里一切都很好的消息。王鹏:心中的梦并不遥远王鹏,24岁,今年4月9日通过市劳动就业服务局与市工商联的介绍来到汉鼎光电,14日进入车间,经过领导的选拔和同事的推荐,4月20日就当上了车间组长,负责管理一条生产线。在这之前,他曾在美利纸业干了 4年, 当过组长、材料员、监督员,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份不错的工作来到呼和浩特。刚来时,公司正在建设中,环境不大好,王鹏也打过退堂鼓,但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他经常告诫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不管环境怎么样,到这里了, 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份工作干好。”他告诉记者,如今公司里的伙食、住宿环境、工作环境都有了极大地改善,他对工作充满了信心!他还说:“人活着就得有信念、有追求,只要尽职尽责地把最基础的本职工作做好,心中的梦并不是遥不可及……”李三爷:帮民工维权讨工钱在呼市大大小小的工地上, 没有人不知道李三爷。据了解,截至目前,李三爷已帮助来呼市的中卫务工人员讨回工资累计200多万元。这里的工人甚至忘了他的真名,亲切地称他为“李三爷”。李三爷原名李成山,是海原县兴隆乡李堡村人,来呼市已有11个年头。李成山家里地不多, 之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93年他带着同村20多个亲戚朋友奔赴河北省张家口,在高速公路上开始了他的打工之路。1994年初来呼市没地方住,李成山就租住在汽车站招待所,这一住就是3年。随着手下带的人越来越多,帮助民工讨要工钱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在呼市建筑工地圈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听到记者来釆访,来自海原的几个包工头不约而同地赶来倾诉李成山帮助他们讨要工钱的辛酸路。 王振纲是海原县兴隆乡兴隆村人,带着70多个人,来呼市打工已有5年时间。今年3月份,他带着工人在集宁市霸王桥干完活后,对方一直找各种借口不给钱, 他跑了4次都无功而返,无奈之下他找到了李成山,结果李三爷一去,不打不骂心平气和地就把钱给要来了。王振全来自海原县高崖乡三凤湾村,手下也带着40多个人,今年李成山帮着要回了 8万多元。王振全竖着大拇指说: “我很少服人,但对李三爷,我绝对的佩服,没有他我们根本要不来钱,更别说在这里赚钱了。” 李成山是农民出身,因此也喜欢帮助穷人,他说:“农民的钱都是血汗钱,一个子都不能少。” 在呼市的中卫务工人员中没有李成山照顾不到的。李堡村200多个人都跟着他盖了新房娶了媳妇。李成山告诉记者,只要是有组织输送过来的,有多少他都可以安排。李成山有一个梦,那就是帮助家乡所有的穷人都过上好日子。余海云:挣钱换脑转观念这次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余海云去呼市除了对输出的务工人员逬行回访慰问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考察在呼市建立劳务管理站相关情况。余海云告诉记者,通过劳务管理站的建立,就是要把原来分散的无序的流动打工变成有序的、有组织、有管理的外出务工。通过定期回访和建立劳务管理站,“最关键的是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在这个地方留得住, 挣上钱,同时通过外界的刺激来彻底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观念。”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谢亚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