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富翁的“打包精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1481
颗粒名称: 学学富翁的“打包精神”
分类号: K828
摘要: 不久前,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与应邀赴港的贫困大学生交流。他勉励同学们自立自强,勤奋创业。当天,曾宪梓与贫困大学生共进午餐,饭后,他亲手将桌上没吃完的食物收集打包。
关键词: 社会纪实 人物传记

内容

不久前,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与应邀赴港的贫困大学生交流。他勉励同学们自立自强,勤奋创业。当天,曾宪梓与贫困大学生共进午餐,饭后,他亲手将桌上没吃完的食物收集打包。此举令在场的所有学子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曾先生做祥子吧?他那么大的家业,钞票多得花不完,会这样“抠门”吗?而且,这么大的老板,吃饭打包, 岂不太掉价了吗?其实,曾先生这么“抠”,是他一贯的简朴作风。据悉,曾先生身居香港40余年,他没有上过一次歌舞厅,没有去过一次夜总会,平时自己就餐,一般每餐都只消费10元钱左右。 然而,曾先生又并不吝啬,他自己粗茶淡饭,对社会却非常慷慨。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以来,他和他的集团已向社会科教、 福利等事业捐款6亿余元,相当于在27年间每天捐款6万余元!试问,普天之下,有几人能像曾先生这样出手大方?我们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包含着不要浪费钱财和资源。我们不仅要学习曾先生慷慨捐赠社会的博爱精神,也要学习曾先生勤俭节约的“打包精神”。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会剩下10%到20%,—家普通餐馆平均每天要倒掉50公斤的剩饭莱。如果用餐者都有“打包精神”,全国一年仅在餐桌上就可省出价值600亿元的食物资源。 进店就餐,点菜适量是最好。而剩余食物,将其打包,不但不会掉身价,而且还会受人尊敬。“打包”也不只是一种“舍不得”,而更是一种节俭的品德和境界。曾先生的“打包精神”,是一种富而不奢、简朴节俭的境界,是一种珍惜资源、珍惜劳动者血汗的精神。这样的精神,过去需要,现在需要,永远需要!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鲁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