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三个集中”“三个转变”的重要意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1233
颗粒名称: 深刻认识“三个集中”“三个转变”的重要意义
分类号: F30
摘要: 思路为出路而谋,出路以思路为本。市委书记刘云提出“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和 “三个转变”(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全新战略设想,并将其确定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导思想,对我们加快建设西部生态旅游文化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特色农业

内容

思路为出路而谋,出路以思路为本。市委书记刘云提出“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和 “三个转变”(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全新战略设想,并将其确定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导思想,对我们加快建设西部生态旅游文化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三个集中”和 “三个转变”是市委进一步认识市情基础上发展模式的创新和经济思想的革新,是中卫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大发展、快发展、乃至跨越式发展战略方针和战术思想的重大转变,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深刻领会,坚定实施。(—)实施、推进“三个集中”战略,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要经历的一种必然选择。它不仅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生产模式、 发展模式的变革,更是发展理念、 发展思想的变革。“三个集中”的关键是工业向园区集中,核心是人口向城镇集中,基础是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奠定了基础,是 “三个集中”战略的中心环节;人口向城镇集中为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创造了基础, 提供了平台;工业向园区集中为农业的发展和城镇建设提供了资金,是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推进 “三个集中”是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是中卫加速发展,超越极限,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也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提升市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新思路和新战略。工业向园区集中,可以拓展工业发展新空间。工业向园区集中,就是要让企业由分散走向集中,化零为整,实现产业的相对集中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过去形成的“乡乡冒烟,村村办厂”的分散、零星发展农村工业的做法, 既破坏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又造成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浪费,难以形成工业的规模效益和产业化基础,也难以与城市化形成良性互动,不能有效地按市场化配置方式整合工业资源。通过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市的工业布局,促其早日形成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联动和社会化协作的局面,进而构筑起我市的工业产出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凸显工业的集群效应。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能够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变革,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这种分散经营的模式将个体农民捆绑在小块土地上,既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更不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目前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已是大势所趋,全国各地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新的土地经营模式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我市耕地有限,整合宝贵的土地资源,实施土地规模经营, 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人口向城镇集中,能够提供产业转移新途径。城市是人类最经济的生活空间,人口向城镇集中,是农民经济生活空间转移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市农村人口众多,促其向城镇集中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一个根本举措,有利于广大农民实现产业转移,推动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二)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具有流动性、趋利性、增长性和转换性。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本质在于自行增值。没有投入使用的人、 财、物不是资本。“三个转变”的核心就是把资源转变成资本,使静止的土地、资金、人才在转变为资本的运动中增值,其实质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把资源转变为资本,实现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效益提升。“三个转变”作为新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在形式上强调了土地资源、民间资金、人才资源向资本的转变,其实质是经济思想、经营理念的重大转变。 □□“三个转变”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土地、资金、人才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生产要素,其中人才是核心,土地是载体,资金是动力。启动这三个要素中任何一个,都会产生联动效应,从而带动经济的整体发展。若能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则可产生1 + 1 + 1 > 3的整合效果;若制度与机制不健全或不完善,就可能出现 “内耗”,产生1 + 1 + 1<3 的负效应。提出加快“三个转变”,是市委基于对市情再认识基础上的现实选择:我市土地资源有限,但土地特别是城市土地资产的使用效率却并不高,没有实现城市资源和资产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使土地特别是城市土地真正发挥“第二财政”的作用,就必须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另外我市民间资金储藏量较大,但居民大都把资金存于银行或持于手中,无法实现资本的积累和增值。我市财力有限,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把民间资金转变成民间资本,投入到生产和建设之中,使其释放出创造社会财富的巨大潜能。再有,我市人才和人力资源相对丰富,但人力资源开发却不够,仅能从事简单劳动的低素质劳动力占相当大的比例,有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处于闲置、半闲置或“在职待业”状态。 人才不用就只是人力 !采用市场手段开发、经营好我市的人力和人才资源,使其转变成资本并产生“裂变”效应,就能达到增值增效的目的。简言之,加快“三个转变”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中卫资源优势向中卫经济优势转变的跨越,进而为中卫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加快“三个转变”,将有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着力点在“转变”上。从土地、 资金、人才等资源到资本的转变, 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转变的具体形式和途径是多样化的,各级党政部门提供的外在条件对“转变”具有根本性意义,因此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政策环境、行政环境、法治环境、 人文环境、舆论环境,以提高转变的速度和效益。(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加快“三个转变”,将有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关键点在“加快”上。快变快发展,早变早发展。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加大推进力度,提高转变速度,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去推动“三个转变”。□“三个集中”和“三个转变”作为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重大决策,抓住了中卫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我市实现新跨越的切入点、突破口,应当成为加快中卫经济建设的主旋律和行动指南,这一点,认识不能模糊,也不能动摇。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