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城市悲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1208
颗粒名称:
城市悲情
分类号:
I207.67
摘要:
在现代人的意识里,城市是与乡村相对应的存在。古代的人有没有这个意识?也许有,但没有现代人的强烈。现代人更看重城市,更向往城市,更醉心城市的生活。
关键词:
社会纪实
文学作品
内容
在现代人的意识里,城市是与乡村相对应的存在。古代的人有没有这个意识?也许有,但没有现代人的强烈。现代人更看重城市,更向往城市,更醉心城市的生活。生活的法则就是这样,越是向往的,越难以得到。或者说正因为难以得到,才更加向往。 在中国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国,历来城市少而农村多,城市小而农村大。中国的人口, 几千年来百分之九十以上生活在乡村。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镇人口也不过百分之十多一些,故有“十亿人口,九亿农民” 之说。进入21世纪以后,最新最令人兴奋的数字,也不过是百分之三十左右。因为城市的稀缺,因为城乡的巨大差别,因为经济与超经济的、政治与超政治的种种原因,所以才有了严格严酷的户籍制度,并由此引出了中国人旷日持久的“城市悲情”(喜情当然也是有的,但不多)。 中国古代所谓的城,实际指的是墙, 高墙。所谓长城者,长墙是也。翻译成英文,是伟大的墙。坠城而逃者,坠墙而逃之谓也。而所谓的市,即集市。多指农民以物易物的场所。而城市,是城(墙)与市(场)的紧密结合。有城无市,或有市无城,均不足以为城市。如只有城,则可能是抵御外患的长城边城,可能是兵营,也可能是地主的城堡;只有市,则可能是边远乡村的小小集市。 现在的城市大多没有了城墙,有的是高高的楼房,宽阔的马路,明亮的灯光,繁华的市场。但在中国,这仅仅是表象。这一座座看似无墙的城市,实际上有着高高厚厚无形的高墙大墙。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农民兄弟”来说,十分难以逾越。 从古至今,中国最大最高的“城”是户籍制度。因为这个制度。使一小部分人成了“上帝的选民”,而绝大多数人则成了 “上帝的弃民”。一纸户口,包含多少人的幸与不幸。同样生而为人,就因为一张小小的户口,便有着不同的机会,不同的生存与生活母亲过世后,我从父母的老房子里带回了一只蓝花陶瓷大碗做纪念。 那原本是一只很好看的海青色大碗, 白底蓝花,碗口处嵌两道金边,印有产地景德镇的字样。可是现在,它的外表因为无数次的洗涮而变得粗糙,它的颜色也因年代的久远而失去光泽。 小时候,有卖杂货的货郎从村庄过, 什么都有,我们見妹几个围着货郎,不肯离开,弟弟想要一只陀螺和一块麦芽糖, 而妹妹更希望有一个布娃娃。最后,母亲用稻谷换回了几只碗,其中就有那只蓝花陶瓷大碗,是普通饭碗的两个大。母亲分给我们每人一只小碗,而那只大碗,儿时的记忆中,它总是属于父亲的。母亲嘱咐环境,不同的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 在中国,因为户口,因为农村人没有城市户口和为了争取城市户口,上演了一幕幕悲剧与惨剧。 没有那一纸户口,农民就是另一类人,是融不进城市的二等公民。当工人,基本没份;当干部,就更不要去想。如果有农民不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想到外面闯闯,想到城市找份活干干,那是万万行不通的。那会被视为破坏农业生产,被视为懒汉二流子,被叫做“盲流”,并且要被坚决果断地予以遣返。农民只能通过考学、当兵、个别招工等方式进城。而能进城的农民,数量少的可怜。 改革开放之后,对农民超经济的强制有所松动。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批的农民进城做工,成了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许多青年农民在城市安身立命,安家立业,成了不是城里人的城里人。中国的户籍制度终于开始松动,入城市户口不再像以前那么难,户口的含金量不再那么高。城乡差距缩小,有些农民的收入超过了工人, 甚至超过了一些公务员。很多人呼吁,该取消户籍牢笼了。有些地方开始了行动。可以预料,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户籍制度会有一个大的改进,原先的户口吸引力会最终失去。城市悲情从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减轻,并且也将最终消失。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牛撇捺
责任者